是遠是近?  直資與教會辦學 (2013年06月17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近期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擬轉為直資學校一事,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當中包括擔心學校會變為貴族化,失卻有教無類的精神。


  雖然事件仍在發展中,但在基督教圈子裡,卻讓人重新反思教會辦學的應有信仰原則及其辦學精神等問題。今期我們訪問了三位教育界的基督徒,分別在他們眼中,直資與基督教辦學,是遠是近?以下為今期《時代論壇》頭版專題的部份內容:

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主任牧師樓恩德曾任津貼學校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校長廿五年。他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名校是靠素質建立,但辦學非為建立名校,因為它並非一盤生意,但直資制度易令學校變成生意,忘記教育目的......

  近日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的名字經常見於傳媒,主要是被記者追訪他就津校轉為直資學校的回應。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他本身並不反對直資,只是反對傳統津貼名校,特別是教會辦的學校轉為直資,因為這涉及昔日在津貼教育制度下受益者的「忘本」問題,以及學校轉為直資後,須收取高昂學費而未能照顧低下層學生入讀機會的問題......

  目前在津貼中學任教近十年的通識科老師庫斯克(博客用名)認為,要衡量轉直資的影響,需要比較轉變前後的幾個方面的分別,包括教學質素和靈活性、學生是否有公平的入學機會......

  庫斯克指出直資學校得到政府的資助與津貼學校差不多,但除了可增加課程的自由度、不受政府的語文政策影響、師生比例比津貼學校低,還可以收取學費,令學校教學條件及資源更充裕,幾乎達國際教校的級數......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3年06月1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