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外國貧童 卓志錠當傳家寶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29日電 (2012年03月30日)

新聞提供: 中央社

嘉義基督教醫院牧師卓志錠,13年前放棄資訊工作,投身為全職牧師,由於在醫院看多了人生無常,因此選擇以資助外國貧童方式,希望分享與感恩的精神,成為傳家寶。


現年50歲的卓志錠說,他的祖父早逝,祖母帶著獨子的父親到大陸廈門,最後祖母在廈門病逝;孤苦無依的父親只好從軍,並於民國38年跟隨軍隊來到台灣。

卓志錠的父親在台成家立業後,生下哥哥和他。由於父親自幼孤苦,因此很能體會孤兒逢年過節的心情,每年農曆春節,都會帶他們到孤兒院發紅包、分送白米和棉被。

卓志錠表示,他永遠記得父親經常感嘆地說,農曆年對孤兒、窮苦人家而言,是個傷心的日子,因為經歷獨自過節的孤寂,讓他的父親更能感同身受貧苦人的心情。

卓志錠自幼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就經常默默行善。他說,即使在街頭遇到乞丐,父親拿著銅板要他布施時,也教育他要以尊重的心,將銅板放進乞丐的碗中。

因為這些無形的資產,讓卓志錠更懂得知福、惜福、造福,求學期間就擔任童軍、志工,後來信奉上帝,13年前投身全職的牧師工作後,更重視「活在當下」及「分享」的力量。

育有3名子女的卓志錠,為了延續父親的愛心,3年前,與妻子林清清商議,希望透過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外國貧童,他的妻子不僅支持,還表示要資助3名,讓自己的3個小孩,都能夠陪伴1名國外貧童長大。

在展望會的牽線下,卓志錠認養了斯里蘭卡的薩德拉(Sudara,男,14歲)、海地的紐哲琳(Nergeline,女,11歲)、賴索托的伊密(Iviwe,女,4歲)等3人,藉此傳承父親的價值觀。

巧合的是,這3名國外孩子與自己3名子女,不僅年紀相仿,連排序、性別都一樣。

如今,卓家只要一收到來自斯里蘭卡、海地和賴索托的信件,全家人都會利用晚上為這3名外國弟妹禱告。

卓志錠拿著斯里蘭卡認養貧童的畫作說,「這是我斯里蘭卡的大兒子薩德拉的畫,他很有繪畫天分。」海地的「大女兒」紐哲琳也寄來成長報告,上面寫她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法文;賴索托的「二女兒」伊密則以甜美笑容的照片,分享家鄉的生活點滴。

卓志錠說,雖然不能親自到這些國家,但全家的愛與關懷,早已將國外這3名子女緊緊擁抱。他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分享」與「感恩」,也希望這2種精神,能夠成為傳家寶。1010329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2年03月3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