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們在「藝術團契」的日子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 (2012年03月12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台灣基督教戲劇,以七○年代張曉風等人組成的「基督教藝術團契」,在一句「把戲劇從魔鬼的手中奪回來!」口號的使命感驅策下,一連十年以專業的演出,以及獨特的散文詩式的意念劇本,在舞台劇荒蕪的時代,不但在當時台北藝文界掀起轟動,並帶動青年學子對戲劇的欣賞及投入,對台灣劇場發展也產生不可忽視的力量。


  多人受藝術團契影響

  曾參與《和氏璧》演出,後來成為副導演的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感恩地說,參與藝術團契的演出,確立他後來在救傳服事的態度,也找到自己與戲劇間的應對位置;台北基督之家寇紹恩牧師因著從小看張曉風的戲,後來組天藝團契也受此影響。原本唸編輯採訪的徐以琳,因參與團契的歌唱演出,畢業後到美國轉攻讀聲樂,後來曾經擔任東海音樂系主任;女低音姚立含後來成為音樂家,現在人在德國;前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張真光,在《畫》劇飾演「牧師」一角,並在《無比的愛》中作背景音樂;未曾演過戲的金士傑,在參與藝術團契之後,成為蘭陵劇坊的創始團員。

  當年還是林懷民學生的金明瑋,因著老師要求學生看戲,金明瑋在看戲後決志信主,而後加入藝術團契,現在擔任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視聽部主任。她所著的《張曉風》(文建會出版)一書,描寫張曉風養成背景,及在戲劇發展的過程,剖析每齣戲的創作理念和表現方式,被稱為台灣戲劇研究生的必讀書籍。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2年03月1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