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存:大衛成功因專業 「大衛的職場神學」講座 (2012年01月17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由普普文化平台主辦「劣中求聖:大衛的職場神學」講座已於一月十六日假基道書樓舉行,由突破事工研究發展經理陳競存分享,逾四十人出席。陳競存坦言,大衛的成功並不完全因為其「討神喜悅」或「蒙神祝福」,反而是因為他專業,在崗位上盡其職能和本份。他又指,職場神學的發展雖然未成氣候,但在現今複雜多變的社會上,仍有需要從信仰得到對應工作處境的神學,幫助信徒面對職場。


突破對聖經人物的既定印象

陳競存認為現時的職場神學未成氣候,通常會因為討論流於基督徒職場倫理而無深入的神學探討而為人詬病。此外,基督新教視所有工作為神聖的工作,在複雜的社會有時難分聖俗,因此仍需更多討論;加上現時的職場神學亦欠宏觀視野,因為其出發點在於信仰於職場處境的呈現問題,於是未能顧及社會和經濟公義等課題。因此他認為職場神學應分為幾個層次,除了基督教倫理如何在個別處境實踐外,亦應探究背後哲學和神學的關係,個別專業如何與神作科際整合。

他指出,一般信徒理解「偉大」的聖經人物都會有「神所喜悅」、「神所揀選」的前設,忽略了該人物的陰暗面。他引述大衛打歌利亞的事,「我們一般都會覺得他是因為不甘永生神的軍隊被侮辱而決心出戰,但這原來不是他首要的關注,他在聽見兄長的話後,首先關心的是『係咪真係咁著數?我有無份?』而非上帝的榮耀。如果記述與我們的印象不符,我們必須要思考我們的印象有否出現問題。」

大衛成功是因為專業

陳競存坦言在這吃人的世界中,在職場要成為好的基督徒並滿足基督教的道德要求十分不容易,「想兩面吃得開正正反映我們又喜歡神又喜歡瑪門。」因此職場神學最重要的其實是探討何謂成功。「上帝從沒有應許過人會發達,為什麼我們會認為在個別範圍內做到最好就是成功?為何要以世俗的『成功』理解和印證上帝的賜福?」

從大衛的生命可見,他服從上帝的時候就面對困苦,不理上帝時卻風生水起,「就正如面臨掃羅追殺,大衛因為掃羅是上帝所膏立的而不殺他,就要付出被追殺三十年的代價。」可是在大衛剛得到耶路撒冷,非利士人想從中取利,「上帝似乎並無參與其殺戮,大衛只是在佈好局後問上帝應否出去,但他已經有了答案。」

陳競存直言,大衛的成功是因為專業,「他是打仗高手,知人善任、深諳兵法,也懂得管理。」在現今社會,每行也有行規有方法,只要跟隨相關方法就能將事情做到最好,「不懶惰、不隨便,用心跟隨行規、既有方法,這些方法其實是自然定律的一部份。」

活在職場要忠於自己和良心

在問答環節,參與者質疑職場神學的必要性、職場神學未發展成熟前的出路何在。陳競存回應指,「神學就是信仰如何與現今社會對話。」現今職場複雜、社會多元,就正正反映出需要職場神學,以幫助信徒在職場處境中面對選擇時如何理解信仰和詮釋聖經。面對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和複雜的處境,「在職場神學未發展成熟前我們仍要生活,憑良心、多祈禱就是出路,答案雖然普通卻十分真實。」他又憶述楊牧谷的一席話:「在職場上要忠於自己和良心,有錯則改之,失足未必一定成千古恨,『恨完咪再嚟過囉!』」

另亦有參與者問及信徒對此可有何貢獻。陳競存直言信徒無法貢獻職場神學正因為將工作和信仰割裂,若要將職場神學發展成系統神學,必須設下界線及框架,將不同神學家和進路與專業科際整合,進而探索應用於生活處境的可能性。「因此若信徒願意將信仰和工作結合,多在教會分享掙扎,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教牧會將這些需要帶到神學院中。」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2年01月1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