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為偏鄉長照發聲 千人健走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 (2011年12月06日)
儘管周末寒流來襲,清晨戶外的氣溫down到低點,但超過一千名的民眾,扶老攜幼「全家總動員」在台大公館商圈以健走的方式,希望喚醒社會大眾及政府對花蓮地區弱勢及失能長者照護資源不足的注意,也宣導「運動保健康」的重要性。
為弱勢老人發聲
這場「走出健康,讓愛踏實」的千人健走活動,3日由基督教花蓮門諾醫院所發起,參與活動的人,從自來水園區,一路繞行到景美及古亭等河濱公園,為門諾醫院壽豐老人照顧社區護理之家相關籌建工程及花蓮地區老人長照的需要「發聲」,現場也透過跳蚤市場義賣及捐發票的活動,匯集早起運動民眾的愛心。
門諾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黃勝雄對在場的人分享自己雖然年逾「古稀」,但身體依然勇健的秘訣就是「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黃勝雄說,他每天都會到住家附近的操場及海邊健走,而根據醫學報告證明,健走不但能平衡體重,降低膽固醇和血壓,減少冠心病、骨質疏鬆、大腸癌及乳癌的發生率。
常健走預防失智
而維持健走的習慣,也有預防「失智」功效。本身是腦神經專科權威黃勝雄說,就美國的醫學統計而言,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年紀愈大,得到失智症的比例就愈高,他鼓勵大家,維持每周五次,每次兩千公尺的健走習慣,「利人又利己」。
「飛躍的羚羊」紀政則帶領在場各個年齡層的「健走勇士們」一起做健康操。她也大方分享自己多年的「健康健走口訣」,就是「抬頭挺胸,縮小腹」、「自然擺動,肩放鬆」及「邁開腳步向前走」。
她說,健康習慣的養成必須要有正確的「健康生活觀念」,只要每個人都維持適量運動的習慣,就能「活到老,健康到老。」
消基會創會董事長柴松林則表示,運動讓他覺得自己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年近八十的他,至今維持「走路能到的地方,絕不搭車的習慣」,他也期許自己能夠繼續走下去。
偏鄉需要更多關愛
來自基隆的王先生,則是帶著一家四口到場共襄盛舉。從小就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的他說,神教導基督徒要有愛鄰舍的行動,而位於偏鄉的孤苦長者需要社會更多「關愛的眼神」。
黃勝雄表示,花蓮地區約有14%的人口屬於老年人,很多當地銀髮族受限於經濟或是地理環境,沒辦法在人生的垂暮之年獲得有尊嚴的照顧,盼望透過門諾醫院壽豐老人照顧社區護理之家的興建,能發揮拋磚引玉之效,呼籲政府重視老人長照體系建置的重要性。
|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