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民:聖經譯本當與時並進 「不變的聖言與銳變的譯本」 (2011年11月28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環球聖經公會已於十一月廿六日假尖沙咀浸信會禮堂舉行《聖經新約──環球新譯本》奉獻禮及專題講座,主題為「不變的聖言與銳變的譯本──論現今中文聖經翻譯百花齊放的情況」,由《環球新譯本》主編張達民博士主講,約四百人出席。


時代進步帶動譯本發展

張達民在專題講座上,以學術和信仰角度探討近年愈來愈多中文聖經譯本和修訂本相繼面世的原因,藉此說明聖經翻譯的重要原則,以及譯本與聖經權威和信徒讀經生活的關係。他指近年不同譯本百花齊放的原因,總括有三:一、電腦科技的提升;二、學術進步;三、語言改變。

因電腦科技發展,研發出功能完備的原文分析軟件,他認為有關聖經的電子資料庫又愈來愈豐富,加上互聯網促進翻譯團隊的交流溝通,使譯經的原文研究、資料搜集和溝通交流的工夫都更為簡便,大大提升譯經效率;再者他指近年聖經學術的質量迅速提升,配以原文字典、註釋書等各類重要工具書的出版,亦協助現代學者、譯經者更深認識原文;最後是語言文化的改變,因為中、港、台的接觸益見頻繁,三地之語言習慣亦互相影響,致現代的語言文法與前有所不同,故總需新的譯本配合新的時代需要。

不同譯本與讀經生活的關係

不過,張達民亦強調,不同譯本各有優勢,切合不同讀者群,「然而都不能離開譯經最大原則,就是忠於原文。」他指不同譯本的差距可能源於原文底本的差異,但無論如何,「準確翻譯原文才能稱之為翻譯。」此外,他又引導在場信徒思想眾多譯本與信徒讀經生活的關係:「為甚麼三十多年前的信徒只需要兩、三種譯本,而今天的信徒卻讀那麼多的譯本?」他接著指出,不同的譯本乃配合不同的需要,包括不同人、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屬靈程度等的需要,而且不同譯本也幫助讀經者時常從不同角度思考經文,避免僵化。「蛻變的譯本,就一如人的屬靈生命不斷蛻變成長,但成長後不代表之前的階段是白費的、無價值的,故眾多譯本也沒有好壞之分,都是上帝親自施恩完成的。」

環球聖經公會在二○○一年開始了修訂《聖經新譯本》計劃,現正式把《聖經新譯本》升級為《環球新譯本》,四福音的部份已付印成書,於當日派發給參與奉獻禮的信徒,並計劃於下年推出完整版新約聖經。當日典禮由該會國際副總幹事麥銘奇牧師主持,由國際總幹事黃朱倫博士致歡迎詞,另有創會會長容保羅牧師致詞及發表感言,又邀得中國神學院院長余達心博士作牧者勉語,而典禮上接受紀念品頒贈的包括數位中文聖經新譯會(環球聖經公會前身)創會委員:戴紹曾博士(戴繼宗博士代領)、滕近輝博士(李耀全博士代領)及鮑會園博士(鮑維均博士代領)。最後,奉獻禮在眾主禮嘉賓合照留念下完成。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1.11.28)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1年11月28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