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百年聯合基業」 聯會百周年神學研討會 (2011年10月26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下稱聯會)於十月廿二至廿三日,假城景國際酒店舉行百周年神學研討會,題為《主恩百載•共創未來》。研討會分三場舉行,首場主題「反思百年聯合基業」,由聯會教育部長鄭守定牧師為研討會作引言及介紹,聯會副主席胡明添牧師致辭及祈禱。基督教文化學會會長李志剛牧師主講,及後分別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聯會執行董事會顧問龐建新牧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及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牧師回應。逾八十人出席。


李志剛以「檢討過去一世紀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事工,看其得失及既濟與未濟」為題主講。他表示聯會的創立源自歐美差會在香港傳道,成立教會。而當時的「七大公會組織聯會」便是聯會的雛形,主要包括道濟會堂(合一堂)、香港浸信會堂、禮賢會堂、公理堂、惠斯禮會(循道會)、西營盤巴色會(崇真會救恩堂)及聖士提反堂等。他們主要向華人傳道。在地理位置上,七間教會集中在中、上環、西營盤一帶,距離非常接近,只需步行便可到達 (walking area)。李志剛提到各堂會的會友多有血緣、姻親、同學、同業的關係。及後,世界宣教會議大會主席(The World Missionary Conference, Edinburgh)、青年會北美協會會長穆德(Dr. John Mott)來華與教會代表討論宗派聯合事工;及至西江水災,各堂會均認為需在港成立基督教聯會。

李志剛指出,四十年代日軍侵華,聯會事工停頓。後來聯會漸漸復元,渡過適應期。至九十年代踏入發展時期,事工包括舉辦大型佈道會、賑災運動等。他簡述聯會的「三濟」工作:一、道濟(天道下濟,例如傳福音、舉行大型佈道會、出版刊物);二、利濟(利物濟人,例如設立、承辦醫院、老人院、墳場);三、理濟(教學理濟,例如出版刊物、成立書院)。他認為聯會「三濟」的工作就如耶穌在世上的服事(參太九35)。李志剛強調「聯絡」是聯會的百年精神,在各堂會、教會之間發揮作用。

回應者:可有更多社會參與

胡志偉回應時表示,聯會辦教育、開設老人院、承辦墳場,並直接參與大型佈道會工作,這些無疑有助福音工作的發展;他認為聯會可嘗試建立、培育本地有恩賜的佈道家。另外,胡志偉亦認同聯會的事工有「康時濟世」之效,聯會當初因水災而成立,又在八九年六四事件,人心惶惶之時,參與舉行葛培理佈道會,能促進合一,並針對時代需要。但他指出這「康時濟世」的使命,亦適用於現今的貧窮情況,鼓勵聯會在扶貧方面有更多發展。

龐建新回應,指歷史的主宰是上帝,百年的時光彷彿漫長,但在歷史長流中只是滄海一粟。他鼓勵聯會別太著重得失,因會使人茫然;亦不要灰心,因會令人喪志。他認為過了一百年,上帝仍把聯會穩妥的放在香港,必有祂的美意。

盧龍光認為聯會對水災的回應、佈道會的參與叫他最為深刻。聯會承接了很多墳場事工;面對老人需被照顧,他們亦開設了不少老人院。他認為聯會可接觸更多社會議題:「即使是對於九七回歸、八九年六四事件,聯會在基督教週報(下稱週報)亦少有意見。」他指聯會後來有了轉變,例如在週報以全版談及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選舉被提名的候選人。他鼓勵會眾思考聯會的角色。

梁家麟認為聯會在「理濟」方面該有更好的探索:「從福音事工上看,論者未必會滿足於週報所提供的平台,而是期望它有更清晰的立場。」另外,他認同聯會的成立能建立一平台,推動事工之間的聯絡與合作。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1年10月26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