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敬:效斯托得做好教牧本份 「懷念約翰.斯托得牧師」 (2011年09月20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靈風基金(中國,香港)、基道文字事工、德慧文化圖書合辦的「懷念約翰.斯托得牧師」分享聚會已於九月十四日晚上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應用神學教育中心舉行,由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鄧紹光主持,靈風基金(中國,香港)委員關啟文及靈風學人李思敬主講,懷念斯托得身為教會牧者對其教會聖公會萬靈堂以至普世的貢獻,並盼望教牧能像他一樣做好講道、祈禱、傳福音的本份,以影響身邊的人甚至世界。聚會約八十人出席。


關啟文認為斯托得十分謙卑,而面對學問和信仰的挑戰,特別在斯托得讀神學期間,自由神學正發展蓬勃,福音派信仰飽受歧視,「他也會不知如何面對、會流淚求主幫助度過掙扎;後因他對福音信仰的信心,並通過傳講上帝的話感受到其大能,最後面對挑戰仍能持守聖經信仰、忠於聖經權威。」

李思敬則從《紐約時報》猶太裔專欄作者David Brooks於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以Who is John Stott?為題的專欄文章分享對斯托得的印象。二○○四年美國前總統布殊成功連任之後,「全世界都批評是次選舉結果,當時有輿論指只得美國福音派領袖支持」,因此當時有不少關於宗教與公共生活的報導。Brooks在文中明言在電視出現的福音派領袖並不等同真實的信徒,斯托得雖從未出現於重要媒體,但Brooks直指「若基督教要選出『教宗』(Pope)就非斯托得莫屬」。

在問答環節,有參與者認為現時教會聚會「老餅」,與青少年距離甚遠。李思敬分享其自幼反叛的中學同學也在生命不同階段信主,「中學只是開始」;再者,「斯托得的對象亦不是中學生,而是他教會的信徒。他只是在自己教會做好本份,講章、教導才得以發行於世。我們就是要問,教會的角色何在?是否忙著行政?有沒有做好本份?」

當日分享聚會的詳盡報道,可參九月廿五日出版的一二五六期《時代論壇》印刷版報道。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1年09月2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