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達心:信仰原則是謙卑 加爾文──自我否定的悅樂 (2011年04月20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由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主辦的第五屆篤信力行講座已於四月十五日起一連三晚於大學會堂舉行,邀得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博士擔任大會講員,是次主題為「放下、自在──與偉大心靈同行」,借加爾文、齊克果及德蘭修女的事蹟思考何謂放下、捨己。第一講題目為「加爾文──自我否定的悅樂」,會上安排了基督徒詩班獻唱,超過六百人出席。余達心指出信仰原則是謙卑,把自我放下,奉獻自己。


余達心首先解釋主題,指加爾文一生實踐把自己放下,向上帝完全奉獻。而齊克果則是發現現代人最大的問題──虛假,他認為在放下和捨己之先一定要放下自己的虛假,沒有真我的人是做不到放下自我,更不能奉獻自我。德蘭修女則是完全順服上帝的呼召,無條件的施予愛給所有人。他期望聽眾的心靈能跟隨偉大心靈有所轉化。

痛苦源於我執

余達心希望會眾一起思考放下,「這個年代有太多我執和渴望,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生命的空洞和心靈枯乾。我們越是執著,就越多煩惱。」他批評現代人追求自我、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等等儼然成為今日社會價值的核心。「今日對靈性的追求,亦都拉回自我身上,最終都只是停留在自我良好的階段。」他慨歎基督教過往追求敬虔,敬畏神,順服旨意,以及為上帝的國度呈獻自己等價值皆慢慢被遺忘。「取而代之是基督教的價值加入流行的心理學,再加上一些印度價值,揉合成所謂的『心靈雞湯』。」他強調:「痛苦源於我執,唯有捨己及背負十字架,放下才會自在。」並笑言市面上所謂安慰人心的書藉都及不上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

加爾文是十六世紀改教運動中除馬丁路德外另一位舉足輕重的人,對歐洲文化有深遠影響,是改革宗信仰的開創者。他自小得到天主教賞識,擅長古典文學。廿一歲時留意到教會的腐敗和信仰的扭曲後便積極參與教會改革的討論,不久便被通緝拘捕。他逃到日內瓦定居,並用自己往後三十年的時間全心投入改教,奠下穩固基礎,他的神學時至今日仍有很大的感染力。余達心感慨「為何一個人可以這樣毫無保留把所有精力投入改教運動中,完全將自己徹底放下?」

蘇格拉底曾說:「你必須認識自己」。余達心指「認識上帝先要認識自己,能夠如實地面對自己的時候,便不能不驚訝上帝給我們的恩賜是何等寶貴。」上帝給予人們很多奇妙能力,對公義有傾向、對愛有渴求、感應上帝的能力等等。加爾文驚訝為甚麼上帝會自願為了微不足道及的人道成肉身、自願犠牲,這種愛是何等的大。

謙卑是通向上帝的大路

「罪的根源是不忠,人墮落源於抗命及不順服,失去對上帝的尊重,驕傲亦進入人的心靈。」人必須知道聖經,明白享有的一切是神的禮物,「唯有謙卑是通向上帝的一條大路。」正如奧古斯丁之言,人要「解除智慧的武裝」。罪惡來自自我中心,基督徒應自我反省,否定自我才可駕馭心中慾望。

加爾文指「我們根本不屬於自己,屬於上帝,所以我們不可讓理性和意志左右人生的計劃和行動,既然不屬於自己,就不可為滿足自己的肉體和心思去訂人生方向。」余達心認為「因為我們屬於上帝,讓他的旨意管理我們的行動,讓我們以生命的全部為上帝的目的而努力,才可做到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神。就像兒子信靠父親一樣,人也信靠上帝。」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1年04月2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