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人數多出去年一倍 宣明會「饑饉三十」結束 (2011年04月19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宣明會舉辦、一年一度的「饑饉三十」活動昨日(四月十七日)圓滿結束,參加人數多出去年一倍,以下為新聞稿:


由香港世界宣明會及叱咤903主辦的「饑饉三十」今日進入第二天,今年首設「8小時體驗營」,報名踴躍。4,000人參加饑饉30小時,2,000人參加饑饉8小時,共6,000人用愛挨餓籌款幫助飢餓兒童得溫飽。今年全年饑饉活動的籌款目標為港幣1,500萬元,而今年「饑饉三十」已籌得款項超過港幣600萬元,將用作推動印度、緬甸、柬埔寨及肯尼亞等地的糧食救援及發展工作。

當中「非一般港童」黃清怡06至08年曾參與「兒童饑饉」活動,初嘗挨餓的滋味。今年,清怡及其家人參加了「8小時體驗營」,延續饑饉精神。清怡的父親黃世邦還分享如何透過助養這身教行動,影響到十歲的女兒清怡,小小年紀已學會用自己的利是錢助養兒童。清怡自03年已成為助養者,現有三名助養兒童分別居於印度、剛果和蒙古。清怡分享如何透過畫畫與助養的「弟妹」聯絡,並建立暖暖的情誼。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先生表示:「今年活動獲得6,000名市民支持實在令人振奮。一眾饑饉英雄雖然挨餓已超過二十多小時,但他們的熱情一點也沒有因為時間和自己的飢餓而減退,彼此間反而更加團結,凝聚了一股助人力量,實在令人感動。我盼望30小時及8小時體驗營友在『饑饉三十』得到的難忘體驗,可以成為他們日後助人的原動力,延續饑饉精神。」

本年度的工作坊亦跟往年十分不同。參加者將透過一連串體驗活動及嘉賓分享,了解貧窮人的困境,並確立他們的助人志向,延續饑饉精神。當中的〔愛•活下去 〕行動篇「走進貧困孩子的世界」展覽,更首次與香港建築師學會合作製作。展覽分為4區,各以不同物料製成,如空碟、盛有泥水的膠水樽牆、鏡子閣、車胎觀天台和繪畫區等;讓參加者明白饑饉的真正意義。世界上九億飢民所面對的困苦,當走得愈近,才能看見貧困孩子的需要,反思貧困孩子的匱乏,拉近彼此的距離。

英雄加油站的嘉賓胡麗芳及蘇樺偉之故事尤具啟發性。作為全港第一位女消防員,胡麗芳從小體弱多病,經歷過腦膜炎、肺癆、胃病和初期鼻咽癌,也接受過兩次需要全身麻醉的腳部手術。她分享走出陰暗的幽谷成為助理消防區長的經歷。而作為傷殘奧運會短跑世界紀錄保持者的蘇樺偉,則以自身經歷鼓勵營友。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1年04月1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