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神學院二屆招生 蔡瑞益指品格為重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 (2011年04月15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因應教會與社會日趨多元化的需要,台灣各神學院紛紛求新求變,並有多間原本由內政部管轄的神學院,尋求向教育部立案,以求得學生畢業後能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文憑。


  堅守信仰不媚俗

  第一間完成立案的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正進行第二屆招生。院長蔡瑞益表示,21世紀是個充滿變遷的時代,不論已是傳道人的牧者,還是神學院的「準傳道人」都要有走向「分齡化」以及「專業」服事的認知。

  他強調,神為台灣眾教會開了海峽兩岸互動頻繁及婚姻家庭價值崩解的傳福音之門。傳道人要主動出擊與社會「對話」,但言語及行動必須堅守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傳揚聖經真理,不能流於「媚俗」。

  台灣第一間獲得教育部立案的台灣浸會神學院於去年招收第一屆神學生。限於教育部規定只能招收15名學生;今年第二屆基督教神學研究所碩士班招生於四月底前接受報名,同樣分為神道學組及基督教研究組,招生名額擴增為25名,五月27、28日進行筆試與口試。

  秉持基督至上宗旨

  如此受限的名額顯然不足應付當前教會對傳道人的需求,但是報考人數未必是當今許多神學院首要看重的項目。蔡瑞益說,對於「準傳道人」的招考和訓練,浸神首要看重的是報考的學生本身是不是合乎神所用的「器皿」,再經由神學院的裝備幫助他被神的道充滿,最後才是學習傳福音的「方法」。

  他表示,不論是經教育部立案,新成立的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或是過去由內政部管轄的台灣浸信會神學院,都以「基督至上」為校訓,以此培育蒙基督感召的人才,幫助每個未來的「準傳道人」可以在「生命成長」、「神學研究」及「專業素養」三者兼修,讓學生出了校門之後,可以「弘揚福音、服事教會與服務社會,並增進人類福祉。」

  神學訓練服事更寬

  蔡瑞益並提出一個觀念,神學院服事的對象不應只限於「傳道人」或「準傳道人」。他說,為了幫助在大學教通識課程的基督徒老師也能接受傳福音的裝備,因此浸神目前已經在嘉義的協同中學開設「在職進修」課程。今年七月將在台北針對國高中教生命教育的基督徒老師來開暑期課程,由周聯華牧師等牧者擔任講員,安排四個學年的暑假期間上課。

  不過,蔡瑞益強調,學術和技能訓練可以不斷精進,但是不論是哪個世代,傳道人若沒有好的品格及屬靈的生活,就無法帶領弟兄姊妹行在主的真道上。因此對於報考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教牧進修裝備班的考生,學校在口試時將會嚴格篩選,審核的項目包括「重生得救」、「蒙召見證」、「教會事奉經驗」、「學校教育」、「工作經驗」、「家庭背景」、「感情婚姻態度和狀況」、「人際關係」及「未來事奉展望」等,只要有一項沒過,寧缺勿濫,也不予錄取。

  因應趨勢提早預備

  蔡瑞益認為,展望未來五到十年,兩岸教會及神學院的公開交流及婚姻家庭衝擊,是傳道人在牧會時勢必要面對的議題。當前社會上有很多很受歡迎的婚姻諮商「專家」,所提出的論點其實都違背聖經的教導,若是傳道人不能挺身而出捍衛神的真道,就容易給魔鬼留地步。

  他同時指出,社區化宣教及福音行動也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因此傳道人必須要有更寬廣的眼光和做法,不論是單身交友、兒童、青少年或者高齡的銀髮長輩,這些都是未來傳道人要因應時代需要提前作預備的。

  另一個讓許多神學教育者感到必須盡早因應的趨勢,就是科技發展帶來的改變。因應科技的變化,教學內容和方式都要跟著變動。蔡瑞益說,這是必須面對的情況。為了因應科技化時代的需要,浸神除了積極儲備師資,增購圖書及圖書館自動化之外,也已經把學術作品、論文及期刊的發表方式,從昔日的以「紙本」為主,改為透過網路發表。10年後,浸神的「準傳道人」使用notebook作筆記的比例一定會顯著提高,這都是像他這樣的「資深」傳道人過去很難想像的。

  策略可變 真理不改

  不過,神學教育者也有一個普遍的認知,即不論環境和方式如何改變,神學教育的內涵仍有一些不能改變的原則。

  蔡瑞益說,這就是每個神學院老師對進入神學院的「準傳道人」最大的期許,希望每個神學生都要看重基礎的神學訓練,也要維持身心靈的健康,預備好自己隨時為神所用。一但畢業進入服事工場,發現「問題」後,永遠都要依據真理的教導面對問題。

  現今的神學生就是未來的傳道人,面對的是未來的教會生態與需要,同時也接受未來的挑戰與考驗。

  因應未來的各種需要,現今的傳道人和未來的準傳道人都面臨許多方法和策略的抉擇。不過蔡瑞益強調,隨著時代的變遷,為著跨文化宣教及開拓植堂的需要,傳福音的策略與方法可以與時俱進,但聖經真理一定要守住,再怎麼變,真理的內涵不能變,否則就是虧負了神的榮耀。2011.04.14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1年04月15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