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東:教會看到不公義要發聲 財政預算案研討會 (2011年04月12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由基督教團體主辦「如何建立更公義的公共財政政策?」財政預算案研討會已於四月九日下午假基督教協進大樓舉行。第一部分由爭取合理財富再分配聯席代表歐陽達初、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李劍明、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顧問陳滿鴻神父主講;講者指出公共財政政策應有的原則,而香港現時的經濟結構和財政預算案不達標,以致出現需要再分配和重新規劃,方能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第二部分由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同根社總幹事楊媚、新褔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主講;講者強調財政預算案的不足、分享現時新移民面對的難處,並指出教會有何可行的做法幫助弱勢社群。


公共財政應用於社會援助

歐陽達初首先解釋「爭取合理財富再分配聯席」的「合理」是指從弱勢群體、基層的角度,期望有更多資源幫助他們;而需要「再分配」是因為分配的第一重出現了大問題,所以要求政府收回再分配。他指出不公平的源頭是全球化、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出現剝削,例如勞資矛盾、集體消費如領匯等。他提出三點訴求:一、改革稅制和土地政策;二、人的需要不再以商品化邏輯運作;三、大幅增加社會福利的資源比例。

李劍明則從理論分析公共財政政策。他認為有些公共的好處(public goods)是私人機構不會處理的,因此需要以抽稅方式集得資金處理,就是公共財政。對於新自由經濟而言,「公平是指雙方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交易,即只要僱主提出某個數字的薪工而員工接受,就是公平。特別在市場經濟主導下,每個人都想將個人利益最大化。」因此當「公平」與生計有關的時候,「員工願意接受低工資有可能是被逼的」,「誰有權決定分配方法,就涉及政治;因此政治和經濟是不能分割的」。李劍明認為在普遍情況下,以一人一票方式選舉出來的政府,通常能表達社會大多數即工人階級的意見,因此公共財政能更多運用於社會援助(social assistance)和社會保障(social insurance)。

盼教會關心新移民群體

張超雄認為「蝗蟲論」、網民在Facebook的迴響都使他難以置信,「這個現象值得我們反思,為甚麼有這樣多人對新移民反感?」他指出這些現象乃基於部份真實,但亦有基於誤解的,因而盼以溝通解決這個問題,並讓新移民說出自己的故事。

梁友東認為政府造成不少社會分化,例如九七時以居港權的數字嚇怕香港人,○三年又因政策的緣故使新來港人士得不到幫助,「現時亦有此可悲的現象」。他指出新福有見○三年的現象,就「從夾縫中協助他們」:「如果我們看新移民的下一代是資源、棟樑,投放更多資源在他們身上、幫助他們向上流,我相信就會像六十年代從國內來的下一代一樣,加上教會的慈惠工作,讓他們能向上流。」他強調教會慈惠、關懷工作的重要,又希望推動全港教會關心新移民群體,能成為社區的支援網絡。「在我們服事的新移民群體當中,他們都不是期望被服事,而是期望活得有尊嚴、自力更新、貢獻社會。反而因為香港的結構性貧窮問題讓他們失去向上流、貢獻自己的機會。因此我們有些計劃,旨在將新移民成為義工,關心別人、服事別人,以改變社會對新移民的印象,這應該是政府帶頭做的,以減低社會分化。」

陳滿鴻神父指出從信仰角度,每個人都值得別人的尊重。因此他盼望財政預算案、政府施政能更多關注弱勢社群。楊媚亦期望政府可對新移民提供更多實質的援助,例如托兒等服務,「使新來港婦女能安心放下孩子工作,貢獻社會。」

有與會者問及教會有否更直接的行動改善是次財政預算案或結構性經濟問題。梁友東認為倡議教會關懷新移民已是積極的行動,他認為如果信徒能善用獲派的六千元,結集起來就能幫助有需要人士。他亦一再強調:「教會遇到不公義的事絕對應該發聲!」。

研討會主辦團體為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基督徒學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逾二十人出席。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1年04月1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