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遲緩兒篩檢 11日全台起跑 記者全韋民台北報導 (2009年04月11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伊甸基金會為協助遲緩兒早期療育,減輕家庭重擔,11日起將在全台展開六場發展篩檢活動,邀請父母帶家中6歲以下的小朋友至現場免費篩檢,希望幫助遲緩兒在0至3歲的嬰幼兒期展開早療,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3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伊甸基金會指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為6%-8%,估算97年全台有4萬多名發展遲緩的嬰幼兒,但只有1萬6名左右3歲以下的遲緩兒被通報,約2萬多個發展遲緩兒未被提早發現,錯過了第一時間的早期療育。
 伊甸基金會指出,6歲之前是早期療育的關鍵階段,3歲前更是黃金期,6歲前接受適當的療育,效果是6歲後的30倍。但目前國內0-6歲的遲緩兒,早療資源仍有5分之4未被啟動,影響他們未來一生的發展。

9成遲緩兒由母親照顧
 同時,伊甸基金會調查指出,遲緩兒的家庭主要照顧者中,母親佔了9成以上,必須付出極長的時間照顧家人,家有發展遲緩兒童的母親,平均一天花14小時照顧小孩;相較於一般家庭的5.14小時,高出了2.72倍。
 調查中也發現,遲緩兒家庭成員有2個以上小孩的比例為63.85%,且有11.8%的家庭另有一位以上的老人或身心障礙者需要照顧,凸顯出雙重的照顧壓力。
 調查也顯示遲緩兒母親擔心社會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讓孩子被排擠、貼標籤,社會適應不良、受到不公平的歧視。

提早發現 提早治療
 伊甸基金會表示,0至3歲的嬰幼兒,發展過程較難有明顯的特性與反應,再加上傳統觀念讓家長常以為「大隻慢啼」、「長大了自然就會了」,誤判了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
 伊甸基金會提醒家長,不要把做早療看成是很丟臉的事情,「寧可辛苦一陣子,也不要辛苦一輩子」。
 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表示,對於家有遲緩兒的母親來說,必須比一般家庭承受更多「社會適應」與「醫療資源缺乏」的壓力,遲緩兒的治療經費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是一項沉重的負擔,而要面對遲緩兒的治療療程更是一個漫長的心路歷程。
 4月11日(周六)起,由伊甸基金會主辦的全國兒童健康發展篩檢活動,將於基隆、新竹、台中、高雄、屏東等地陸續展開。篩檢活動現場還提供家庭照顧者壓力的諮詢服務,貼心照顧者的辛苦!相關活動可上伊甸網站查詢www.eden.org.tw。

3050期○
2009/4/11○
焦點新聞/全韋民○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09年04月11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