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志:聖經中沒有獨行俠 聽命勝於獻祭.反思敬拜觀 (2010年04月27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敬拜等於唱詩嗎?甚麼是敬拜?香港神學院於四月廿三日晚上,在宣道會希伯崙堂舉行「聽命勝於獻祭.反思基督徒敬拜觀」公開講座,由該院院長褚永華牧師、講師蘇遠泰博士及張祥志主講,全場滿座。


敬拜的核心精神是甚麼?

在教會崇拜中,常會聽到主席說:「以下是敬拜的時間……(領詩後)敬拜時間完了,接著是講道的時間。」張祥志認為敬拜與音樂的掛鈎愈來愈強,他指大部分的敬拜聚會、中心、訓練都與唱詩有關,他與其他兩位講者一樣,均認為唱詩是敬拜的一部分,但敬拜絕不等於唱詩。

褚永華說:「整個敬拜的核心是上帝,敬拜是一個充滿動感的過程,上帝透過聖經、詩歌、講道等,將啟示傳給人,而人則可透過奉獻、詩歌、祈禱等來作出回應。」蘇遠泰認為現時教會普遍都會變成「一人參與」,過分講求「得著」和「感受」。他簡述宗教改革前後的敬拜觀,指出二者的形式雖然不同,但敬拜核心精神都是為讚美主及榮耀上帝。另外,他認同敬拜的核心精神應要在生活中體現,但他更強調敬拜應要在特定的時間在特定的地點,有一班特定的人一同參與,故信徒要聚在一起守主日。張祥志則以舊約會幕來說明其核心價值:「在會幕中,上帝給予人吩咐,而百姓跟從之,上帝就與他們同在,敬拜亦然。」他又以以色列人拜金牛犢使上帝發烈怒為例,以色列人雖做了所有敬拜的動作,但卻只以自己為中心,敬拜上帝只為滿足自己。他強調敬拜的核心,不在其動作或形式,而在於能否在生活中也能服從上帝的吩咐,如當天講題「聽命勝於獻祭」一樣。

褚永華和蘇遠泰均指崇拜乃集體敬拜,透過弟兄姊妹彼此分享、可加強自身的信念,使人更加認識上帝,並體現信仰的群體性。張祥志提出「信徒能否自行在家敬拜而沒有教會生活」的問題:「聖經中沒有『獨行俠』,有的只是『子民』或『教會』。我們每一個人信主後就是基督的身體,互為肢體,若一個獨立個體不返教會,就等於把基督的身體肢解了。」至於崇拜中應要包括甚麼元素呢?張祥志認為崇拜核心是為與上帝建立關係,所以任何可有助這目的的元素都可包括,如祈禱、認罪、感恩及奉獻等。

現代詩歌與傳統聖詩

蘇遠泰到不同教會證道時,發現普遍教會都接受現代詩歌,甚至希望多唱現代詩歌令弟兄姊妹更容易投入敬拜中,因為現代詩歌都較容易上口、並配合身體動作或舞蹈,引發人敬拜之情。不過,他指出現代詩歌的亦有其不足之處,一來歌詞太膚淺,用詞簡單,欠缺深度,大多只強調上帝對人的看顧及愛;二來題材亦較傳統聖詩狹窄,有關救贖論的很多,卻缺乏創世論、末世論、上帝的審判和公義等。

在答問環節,有參加者問及「作為敬拜隊隊員,是否只需重視敬拜的核心,無須理會唱歌的技巧?」蘇遠泰回答指精神與形式內容不是兩分,二者應是並存的,只是在敬拜中,信徒要留心敬拜的對象和核心,不要過分重視自己的表現。而張祥志亦提出「信徒要用心敬拜」,他解釋當一個人用心敬拜時,就已經把自己最好的獻了給上帝,只是,人人的最好都不同而已。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0年04月2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