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Bottleneck (藝文) 事情發生時,針對每一個環節總是得有不同的面對方式、危機處理。 (2009年03月11日)
「這個資料取得的bottleneck(瓶頸)在…」,「…現在我們來看整個case唯一的bottleneck…」,「我覺得突破了時間轉換的這個bottleneck,剩下的就easy了…」…。
好熟悉的字眼,聽到我的左腦都快對耳朵下達過濾的命令了!
職場多年,在我的工作環境中最常聽到的字眼或主題,大概就是“bottleneck”了。
人人都有瓶頸
小到一個迷你函式的演算法,大到幾億案子的系統架構;從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對系統大小子結構的分析規劃,到程式撰寫人員(Programmer)對某支系統程式的編寫流程(Coding Procedure)等。
這個問題的剖析存在於每一個環節:上面的頭兒要聽“bottleneck”的分析,然後決定專案的時程、成本估算與人員配額等的決定;下面的業務或工程師也要找“bottleneck”,因為除了要應付上面的人、應付客戶,最重要的是得說服自己:因為“bottleneck”也影響自己的績效跟時程。不想辦法避開或簡化問題,就只能等著上面的人丟給自己愈來愈多的“bottleneck”…。
所有人都在找“bottleneck”,所有人都在解“bottleneck”。那麼,克服它之後就是一片坦途、工作近似完成狀態囉?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