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可到之地 都有教會敬拜 台中慕義堂設全人關懷中心深耕社區福音撒種 (2009年03月10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走出教會、影響社會」,帶領更多人認識主,一直是各教會努力奔跑的標竿。台中慕義堂以「全人關懷中心」為據點,十四年來在中部建立14個全人關懷中心,會友人數不僅突破千人大關,慕義堂也透過在各地設立的台中全人關懷中心據點,在社區關懷不同族群,分享主愛,成為「光與鹽」的美好見證。

 為讓讀者深入了解慕義堂,在社區扎根宣教的努力,以下是本報記者訪問台中慕義堂于金堂牧師(見上圖)的內容:

教會成為社區好鄰居
 記者問:請問教會為何成立全人關懷中心?教會的異象感動是什麼?
 于金堂牧師答:教會一直以佈道及關懷社區居民為目標,我們基督徒應該以愛心主動關懷社區中有需要的人。全人關懷是強調從小孩到老人的身心靈都應注重,成為社區的好鄰舍,這是設立全人關懷中心的信念。而且以未信者的感受來考量,設立「全人關懷中心」比「宣教中心」更貼切。
 對內而言,這就是各崇拜中心的牧區,台中慕義堂的理念是一間教會、分點崇拜。對傳道人而言,更可以按恩賜事奉,以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在佈道、牧養、訓練門徒。
全人關懷中心成為福音預工
 所以我們在台中大里、太平成立全人關懷中心,都是因為關懷災區而設立;仁愛之家全人關懷中心也因為關懷老人而設立。同樣的,我們也成立台灣圓愛協會,關懷200多個弱勢兒童及行為偏差青少年等。
 問:台中慕義堂以企業講座牧養許多企業界人士,請問牧養企業界人士與一般會友有何不同?
 答:弟兄姊妹在工作職場應該為主作光作鹽,企業界人士也不例外,而且可以看見企業老闆或負責人發揮的力量更大,有助於帶領他們進到教會。
 例如深耕集團蘇超盛弟兄信主之後,想以靈命日糧做為一周一次員工訓練的教材,我協助進行訓練。後來員工訓練,擴大為企業界朋友參與,二年來每次固定有60-70名企業界朋友參加,其中有四分之三是慕道友。

建立「一商圈一教會」
 我以聖經箴言及尼希米記作為職場倫理原則教導,他們都覺得很受用,我便鼓勵他們參加教會的啟發課程,以漸進式的佈道帶領他們。
 至於「一商圈一教會」是蘇超盛弟兄認為企業界應該對神的國度參與,所以與教會配合陸續在中科園區等建立玉門全人關懷中心、崇德全人關懷中心,教會對商圈的民眾也有更多的接觸機會。
 至於牧養企業界人士是否與一般人不同?我認為每個人面臨的問題及挑戰都是一樣,但是企業界人士的特性是對產業界的敏感度高,工作效率快,相對的,他們對財物及壓力的挑戰性也高。
 問:請分享您牧養教會多年來,最讓您感動的或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答:曾經有慕道友家人罹患癌症過世,但是他們卻因此經歷上帝的憐憫與愛,所以全家人歸主,後來在教會接受裝備,成為小組長去服事關懷別人。
 另外,教會有許多忠心的代禱者,許多弟兄姊妹默默地為教會及牧者代禱,使我在牧養教會的過程中,雖然有許多困難但卻安然度過,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事。

2010年30堂崇拜
 問:對教會未來的展望?
 答:我曾經在一本書中讀看到「希望台灣人在兩隻腳走路可以到地方,就可以有敬拜上帝的地方」。所以我期許慕義堂,未來2010年在各崇拜點可以有30堂崇拜,目前我們也運用科技及媒體傳播福音,我們錄製主日講道內容,各崇拜點也可以播放DVD觀看。

3036期○
2009/3/10○
焦點/○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09年03月11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