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力行十一奉獻 做神的好管家 (2009年03月05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台灣信義會監督陳志宏牧師,昨天(4日)在中華福音神學院分享信息指出,十一奉獻是成為神家中好管家的入門功課,神的兒女應該在十一奉獻的教導中,學習信靠神,體認神豐富的恩典和賞賜。


一切都是神的賞賜
 陳志宏牧師昨日以「無處可容的祝福」為題,引用瑪拉基書三章8-12節的經文指出,神在這一段經文中,指責以色列百姓奪取神的供物,就是當納的十分之一。從這段經文中可以讓神的兒女省思,我們只是金錢的管家,並不是金錢的主人。雖然聖經教導應該有十一奉獻,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屬於上帝的。
 陳志宏說,如果我們認定所有的資產都是自己的,那麼十一奉獻將會非常困難;若我們認為所有的資產是屬於神的,十一奉獻就會非常容易。
 他說,申命記八章18節「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神的兒女應該認清,一切的所得都是神的賞賜。
 他說,以台灣和中國的國民所得比較,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國民所得比台灣的國民所得低很多,難道是因為台灣的百姓比中國大陸的百姓聰明嗎?只是因為台灣有一個比較良好的發展環境。

以感恩的心面對財貨
 同樣的,我們能夠賺取各樣的錢財,並不是因為我們特別的能幹,而是因為神賜給我們一可以賺取錢財的環境、健康身體和相當的能力。因此神的兒女應當以感恩的心思考我們所得的財貨,並在奉獻的教導上學習真理。
 陳志宏說,十一奉獻所要表達的真理是,我們一切的所得都是從神而來,我們只是金錢的管家,並不是金錢的主人。其實上帝一無所缺,十一奉獻的教導只是要神的兒女學習信靠神。

從奉獻經歷上帝恩典
 陳志宏表示,當神的兒女實行十一奉獻時,就會經歷上帝的恩典,讓我們在生活上豐富有餘。世上的經濟學觀念是,將所得減少十分之一後,就只剩下十分之九的消費能力,可能會使生活發生困難,但是上帝的經濟學觀念則是,若將所得十分之一送進上帝的府庫中,我們的消費能力將會增加十分之一。
 他說,十一奉獻有兩方面的試驗,一方面試驗神的兒女是否有信心依靠神;另一方面試驗神是否賜福祂的兒女。這是成為神的好管家的入門功課,神的兒女都應該在這方面學習成為金錢的管家。

3034期○
2009/3/5○
教會新聞/王乃純○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09年03月06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