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弱勢家庭月收不足三萬 家扶籲社會支援助脫貧 (2025年10月04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邱國榮整理報導】家扶基金會於10月1日公布《無政府福利身分之扶助家庭生活狀況調查》結果,揭示弱勢家庭在低薪與貧困循環中的嚴峻處境。調查顯示,弱勢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有高達六成比例處於非典型就業或失業狀態,其中近七成家庭的每月工作收入不到三萬元。家扶呼籲社會關注,並在十月舉辦「甘苦職人體驗」活動,響應「國際消除貧困日」,邀請愛心大使海裕芬號召民眾以行動支持。

多重壓力夾擊:八成非典型就業曾因照顧受阻


調查指出,弱勢家庭的貧困困境是由「照顧」、「健康」與「技能」三項壓力相互加劇所致:照顧壓力:44.9%的家長因無人協助必須親自照顧幼兒,導致近八成非典型就業者與近半數未就業者曾因此影響工作。為兼顧家庭責任,許多人只能選擇兼職或臨時工等彈性工時,收入極不穩定,難以脫貧。健康與障礙:家庭中有53.9%的成員罹患重大傷病或身心障礙。此外,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中,近五成有慢性病或健康問題,使就業更加艱難。教育與技能不足: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中,45%僅受初等教育,更有七成七非典型就業者受限於技能不足,難以獲得高薪職位。


受助家庭現身:在悲傷與重擔中尋求轉機


記者會上,受助家庭現身說法,凸顯了他們在重擔下的努力與韌性:端睿兩年前丈夫離世後,獨自承擔債務壓力並照顧三名年幼女兒(分別為9歲、7歲與5歲),還來不及沉浸悲傷,她就得立刻投入外送工作,以維持生計。同時,她利用零碎時間進修,準備清潔隊與居服員等證照考試,努力提升就業競爭力,並在今年初迎來了新的工作轉機。


另一位受助家長婕瑜,則因丈夫術後中風,右半邊身體癱瘓、失語,她必須隨侍在側,協助抽痰、灌食及復健,無法外出工作。三名子女雖貼心分擔照護,大女兒與兒子更選擇就讀醫護相關科系,一家五口僅能依靠販售自製泡菜與補助勉強度日。儘管三名子女貼心分擔照護,經濟重擔仍讓她幾乎喘不過氣。愛心大使海裕芬感嘆:「緊繃的琴弦最容易斷裂,請大家給予精神與物質支援,讓他們得以喘息。」


家扶推「無窮世代」 周大堯:弱勢家長絕非不努力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指出,弱勢家長並非「不夠努力」,而是缺乏支援,導致工作不穩,進而陷入貧窮循環。為讓社會大眾理解弱勢家庭的現實處境,家扶特地推出「甘苦職人體驗」線上遊戲及六地家扶中心實體活動,模擬弱勢家庭常見的低薪高工時工作。家扶也持續透過「無窮世代計畫」,從生活照顧、急難救助、教育補助及能力建構等面向,提供全面性服務,協助弱勢家庭及下一代走出貧困。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5年10月05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