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生事蹟搬上銀幕 馮浩鎏:戴德生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4年11月15日)
(採訪:謝家誠)【時代論壇訊】一個平凡的生命,如何在神的手中成就不平凡的事?於本月初一個有關電影《戴德生傳》的異象分享暨培靈會上,海外基督使團(OMF International)國際事工特使及該電影項目顧問馮浩鎏醫生牧師分享,戴德生(Hudson Taylor)只是一個平凡的人,身體軟弱並且不聰明,但他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一生人只做一件事──把福音傳到中國,而上帝願意使用這樣的生命,正如雅各書裡提到「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五17)。
馮浩鎏指出,人們常常以為為神工作需要做很多的事,才智過人方可勝任,但就算是大戰四百五十名巴力先知的以利亞,其實同樣是凡人。以現代的角度來看,以利亞甚至曾數次跌入低谷裡,有憂鬱症的徵狀。至於戴德生在中國宣教時,義和團殺害西方宣教士,他同樣「不能夠思想,不能夠禱告,但只能信靠」,就像以利亞般只是一個普通人。馮浩鎏又引述歷史學者Kenneth Latourette在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的描述,戴德生的身體軟弱,經常生病,並非才智過人(not particularly intelligent),但他一生人只做一件事,便是把福音傳到中國內地。
關心中國屬靈需要 不為自己留半克朗
馮浩鎏續指,戴德生對搶救失喪靈魂非常著緊,當他抵達上海時,發現所有的教會都在舊城牆內,但這些教會並不會向中國人傳福音,為此他有很大的負擔。馮浩鎏引述戴德生的名句:「假設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而這句話原來還有後續,「不,不是中國,是基督。」由此可見,戴德生的生命一直都定睛基督。
此外,戴德生非常關心中國內地的屬靈需要。馮浩鎏表示,在《中國屬靈需要的呼聲》(Chinas Spiritual Need and Claims)中,記述了當時在中國每一日有三萬三千人死亡,未聽過福音,進入沒有基督的永恆(they went into christless eternity)。而戴德生以主禱文祈禱時,說畢「願祢的國降臨」後,再加上一句:「主啊,你要我為祢做甚麼?」馮浩鎏鼓勵眾人學習戴德生的榜樣。
那麼,戴德生又是如何學習相信神的供應,在沒有支持下只用十英鎊開設中國內地會的戶口?馮浩鎏提及,戴德生在讀書時期,曾遇到一名窮人,邀請他到家為其生病的妻子禱告,而當時他內心感到上帝責備自己是「假冒為善的人」,因為他口袋裡尚有一個半克朗(half crown)的錢幣,是他之後一個星期全部的金錢,於是他奉獻了這個錢幣。翌日早上,戴德生隨即收到一個索維林(half sovereign)的金幣,這讓他更相信神的供應。馮浩鎏指出,戴德生讓我們明白,「有宣教士沒有金錢是不用擔心,有金錢而沒有宣教士才需要擔心」,因為神必定會供應。
道成肉身的宣教 傳「整全福音」
馮浩鎏亦分享了戴德生「道成肉身」的宣教策略,就是要「穿他們(中國人)的衣服,學他們的語言,吃他們所吃的,住他們所住的」。此外,戴德生所傳的是「整全福音」。馮浩鎏闡釋,英國政府在十九世紀鴉片戰爭後強迫中國簽訂三條不平等條約,戴德生曾撰寫公開信,批評英國政府販賣鴉片並使信仰變質,反映他重視公義。而他創辦的中國內地會則在中國各地興建醫院,又參與山西賑災的工作。他引述霍華德佩斯克特(Howard Peskett)對整全福音的理解:「有病的需要醫治、饑餓的需要食物、被鬼附的需要被釋放、富裕但心靈空虛的需要平安滿足、文盲的需要理解。」。馮浩鎏同時借用宣教學者萊特(Christopher Wright)的一段說話提醒眾人,宣教不一定從佈道開始,但若宣教沒有宣講福音,那我們所傳的便是有缺陷的福音,不是整全福音。
馮浩鎏最後引述詩篇一百卌五篇4節的經文,「這代要對那代頌讚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鼓勵信徒在這個世代把福音不只傳到中國,也傳到東亞地區。
半克朗傳媒董事會主席馮鄭珍妮醫生分享,製作《戴德生傳》是想「藉著真實的故事,講述神的信實」,並非高舉戴德生與其妻子瑪麗亞,而是讓人看見神的大能在兩個平凡且願意委身的生命,成就不平凡的事。鄭珍妮介紹,電影以十九世紀的中國為背景,講述戴德生的愛情故事,神對戴德生及他們夫婦倆之間的愛,還有戴德生和中國弟兄姊妹之間的愛。電影經費只以奉獻募捐的形式收集,預計需要各七百萬美金的製作和推廣費用,目前已籌得三百六十萬。鄭珍妮表示,了解電影的效果有限,故期望建立一個全球網絡,鼓勵觀眾回應上帝在心中的感動。
「未竟使命──戴德生生命傳承培靈會暨電影項目異象分享會」已於十一月一日,在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真理樓禮堂舉行,由半克朗傳媒及海外基督使團合辦。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