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事工 教會反思並同工 從無知到同工 改變態度了解身心障礙肢體 一起在主愛中服事 (2024年11月05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陳俞含編譯】為迎接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日,北美基督歸正教會(CRCNA)於10月22日報導有關教會對於身心障礙事工的迷思。與CRCNA合作的援助組織「茁壯」(Thrive)身心障礙關懷編輯經理琳賽‧韋蘭‧加博(Lindsay Wieland Capel)分享了她的工作經驗、常見問題,以及應對方式。


加博強調,每個教會都有機會接觸身心障礙人士,但重點不在於這些人是否待在教會,而是他們能否擁有歸屬感。教會通常不曉得會眾的家庭中包含身心障礙人士,然而教會的決策、禮拜、態度、溝通和結構都有可能造成影響。她解釋,當人們聽到「身心障礙」,通常會先聯想到智力和發展障礙,例如唐氏症。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2024年發表的統計,身心障礙人口約占15至25%,但擁有智力和發展障礙者僅占總人口1至3%,這表示許多身心障礙其實是難以辨識的,或許教會也是因此假定身心障礙者比例極少。

加博指出,當談到障礙事工時,經常聽到他人回應:「那不是我們教會的使命。」「我們的(教會)規模不足以設立這類事工。」「在其他教會(障礙者)能得到更好的服務。」她表示,這代表那些人認為這類事工的目的是協助障礙人士,而非讓障礙人士投入事工。她舉例,身心障礙兒童過去會被安排至獨立的教室或學校,以便提供最適當的服務。然而,學校後來發現,將身心障礙兒童納入普通教室,對他們和其他同學來說會更好。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教會。她引用哥多林前書12章24~25節:「神卻這樣把身體組成了:格外地把體面加給比較有缺欠的肢體,好使肢體能夠互相照顧,免得身體上有了分裂。」說明教會若習慣將身心障礙人士送至其他教會,就等於向自己的手臂說「待在別人身上會比較快樂」。

加博呼籲人們改變對於身心障礙事工的心態。她介紹了CRCNA成員丹‧凡德‧普拉茨(Dan Vander Plaats)設計的工具,以「無知、憐憫、關懷、友誼、同工」五大不同階段來評估個人和團體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態度,例如「同工」就是與障礙者一起做善工。加博說明,如果教會對身心障礙感到過意不去,或認定身心障礙者是需要接受照顧的群體,這個工具會協助扭轉他們的印象。

加博鼓勵教會反思現有的身心障礙友善措施或設備,例如:發布字體較大的行前公告是否有幫助?身心障礙人士是否能加入同齡者會參加的活動?兒童是否受邀前往主日學校和信仰課程?成人是否受邀擔任義工?他們是否持續參加禮拜儀式和查經?環境是否充滿障礙,讓他們感到格格不入?她坦言,如果教會覺得身心障礙與他們無關,教會就無法妥善處理這類事宜。(資料來源:CRCNA)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11月06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