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教會事工研討會 面對AI時代的信仰挑戰 (2024年10月28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濟南教會於10月26日舉辦事工研討會,邀請清華大學教授王道維發表專題演講,深入探討「AI時代的教會──從神學反思、信仰實踐到公共參與」,針對教會如何在人工智慧(AI)時代應對技術挑戰,提出多層面的思考框架。


演講分為三大主題:「AI的基本介紹與神學思辨」、「AI在教會內的應用與反省」,以及「AI對社會的影響與公共化」。王道維首先談及AI的快速發展背景,表示5年前因意識到AI對社會的深遠影響而投身研究。他強調AI並無自然法則支撐,僅是工具,提醒信徒不應賦予其情感或過度依賴。

在「教會應用」部分,王道維指出AI在教會事工中能帶來便利,例如透過數據分析支持牧養工作、生成宣傳物件和輔助靈修等。但他提醒教會切勿將AI視為有情感的實體,以免混淆其角色。王道維還建議,教會可利用AI推動基督教文化創意,如AI寫作比賽,讓信徒參與信仰創作活動。

王道維也探討了AI對社會的廣泛影響,包括隱私權問題、資本集中化等,並呼籲教會積極參與公共議題,維護倫理與人權。他強調教會應協助信徒理解AI的影響,並引導他們以批判性思維應對這一迅速發展的技術。他表示,在AI時代,教會應協助信徒堅守信仰價值,發揮正面影響。

擔任與談人的台灣神學研究學院邱凱莉助理教授,探討AI帶來的倫理挑戰及教會應如何因應。她提出,AI在資訊傳遞和基礎內容生成上能提供便利,尤其在翻譯和知識共享上展現出跨語言的應用潛力,但仍存在人權、隱私及偏見等問題。

邱凱莉舉例指出,AI在神學翻譯中可能出現誤譯,如將「erotic」翻譯成「色情」,展現出AI對專業術語掌握上的局限。此外,她提到AI使用在資料判讀上仍需依賴專業人士的把關,以防止錯誤信息的生成和誤導。

邱凱莉也探討AI在人權議題上的爭議,包括人臉辨識及隱私洩露等風險。她表示,聯合國今年通過的AI治理框架強調促進數位平等、縮小數位落差,並鼓勵使用AI協助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歐盟則在5月通過了人工智慧法,將AI應用風險分級,從「不可接受風險」到「有限風險」,以確保科技應用的透明性與安全性。 她提醒教會在使用AI工具時,應謹慎評估其影響,避免過度依賴技術,並持續以神學和人文角度審視科技發展的道德和信仰意涵。

另位與談人,濟南教會的神學暨教育牧師鄭仰恩教授,從宗教與科學的歷史對話中引導大家思考教會在AI時代的應對之道。

鄭仰恩指出,自16世紀宗教改革以來,教會曾三度面臨來自科學的重大挑戰,包括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力學、以及19世紀的進化論。每一次,宗教都被迫重新思考其與科學的關係,逐漸發展出與科學對話的神學框架。他以加爾文提出的「調適」理論為例,解釋了教會如何透過新的詮釋方式應對科學挑戰。鄭仰恩認為,在AI時代,教會應持開放態度,將AI視為與神學互補的工具,並以調適精神來探索AI的信仰意涵。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10月2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