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評《首爾聲明》爭議及講員以巴立場對錯 萊特:應對問題在乎承認痛苦,愛中共存 (2024年09月28日)
(採訪:林倩恆)【時代論壇訊】於南韓仁川舉行的第四屆洛桑福音會議(下稱洛桑大會)來到尾聲。大會於第六天(九月廿七日)的記者會,請來去屆會議文件《開普敦承諾》的撰寫人、舊約學者萊特(Christopher Wright)會見記者。當今屆文件《首爾聲明》爭議不斷,萊特未有正面回應,但提及他當年撰寫《開普敦承諾》歷時四個月的整理意見過程。
至於今屆講員Ruth Padilla演說中有關以巴部份惹來不滿,萊特認為難言誰是誰非,亦不認為大會需要就如何處理這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必須承認痛苦是存在的事實,然後在福音和基督的愛中與之共存。此外,關於有消息指有人不同意上屆《開普敦承諾》涉及關愛受造世界(creation care)的部份,計劃要求修改,萊特重申關愛受造世界是上帝救贖與整全福音的一部份。
對於今屆洛桑大會的觀察,萊特表示留意到今屆大會設有多個問題網絡小組(issue network)、不同的興趣小組及地區代表,讓與會者就著不同議題進行商討。他認為如此豐富多樣,加上對上帝使命的確認,這比任何個體都要大。但他表示,當自己被問及教會的使命是甚麼,他認為那是問錯問題,人們應首先問上帝旳使命是甚麼。他引用以弗所書一章指,上帝的目標是為世上所有創造帶來復和與醫治。而人的任務就是參與上帝的使命,與祂同工。
宣教應維繞整全福音
不過,萊特認為洛桑的「基因」並不是偶爾將福音佈道與社會行動放在一起,而是將使命視為一個融合的現實(integrated reality),而福音就是核心。他解釋,聖經中的福音是一個關於美善的故事,就是由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帶來新造世界。「這就是聖經的故事,就是整全福音。如果這是中心,那麼我們宣教中所做的一切,都應圍繞著它。這就是整全使命的意思。」
惟令萊特感失望的,是人們將整全使命視為某種問題網絡,彷彿只關乎那些對貧困、公義、病患、社會領域或關愛受造世界議題感興趣的人的事,而與福音和佈道沒有聯繫。「傳福音、社會行動、門訓、同情心、正義、受造物關懷等問題,都是連在一起的。因此,作為一個教會,我們需要在使命中將這些事情連繫起來,並問問自己做得怎麼樣。」
《開普敦承諾》成文過程 會後花四個月整理意見
其後,有傳媒請萊特評論去屆會議《開普敦承諾》與今次《首爾聲明》的編撰過程可有相似之處。萊特指自己沒有參與今屆會議文件的編撰,故拒絕評論《首爾聲明)的編訂過程,但分享了《開普敦承諾》如何成文。該文件分為兩部份,包括認信與行動。他指第一部份主要由他撰寫,不過當中經歷許多小組討論,與一眾神學家共同研究。而第二部份則是由大會衍生而成,再由他進行編輯。他指,會議期間,就著大會所關注的六個議題,再擬定一系列的問題,邀請與會者將意見電郵給他。此外,亦有來自各大洲代表的工作組一同就著收集到的意見進行商討,然後花了四個月時間整理資料,於會議翌年一月才完成。
另一方面,《開普敦承諾》中提到關愛受造世界是一個福音議題。有記者向萊特表示,今屆大會前已聽聞有人就此有不同意見,現時網上亦有人準備發公開聲明,提出要修改這一點。萊特則回應說:「我認為那段文字和用語的問題,部份來自人對福音的理解。如果福音僅涉及個人得救、成為新造之民,那麼關愛受造世界就不是福音的一部份。」他重申,基督的死是要讓所有受造物與上帝和好,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所說,通過基督十字架的寶血,讓上帝與天上、地上的一切與自己和好。故福音已超越了個人得救,包含了整個創造。
洛桑毋須為爭議 定官方立場
談到今屆洛桑大會內,許多不同的立場導致張力存在,記者問萊特認為洛桑站在官方立場,該如何處理。萊特質疑為何需要有洛桑的官方立場,「我不認為洛桑能夠在某種意義上匯聚自身,成為全球基督教社區的代表聲音。」但及後,他引以巴問題為例,指自上屆會議後,他亦參與洛桑發起的和解在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倡議。他指,儘管雙方分享同一片土地,但雙方都有自己的敘述,各有自己的故事,並對自己身處該片地土的理解,總是相反,「這是非常困難的,但我們仍能一同相交(communion together)。」
萊特更主動談及Ruth Padilla演講的爭議。他指Ruth Padilla的言論對某些人或造成傷害,但她其後的道歉,也令一些人感到受傷害。但他認為,難以判斷事件誰是誰非,並借用另一位講者Anna Zaki演說的話:「我們幾乎已失去就某些事情共同討論的能力,雙方都不願沉默,且雙方都不必沉默。」他認為洛桑毋須提出解決方案來應對這個問題,但必須承認痛苦是存在的事實,然後在福音和基督的愛中與之共存,不試圖歸究責任或簡單地提出解決方案。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