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職信徒的牧養及同行 梁柏堅:堂會需有決心跳出安舒區 (2024年09月12日)
(採訪:陳穎珩)【時代論壇訊】初入職場的信徒在適應人生新階段的同時,也要面對職場人事與信仰價值的衝突。在不同處境下,初職信徒該如何應對?作為牧者,怎樣的牧養才是對他們最適切的關顧?近日,於一個名為「職場新一代的牧養與同行」的講座中,數位講員不約而同地強調,在初職牧養上聆聽相當重要。突破機構副總幹事梁柏堅更指,堂會應重新思考何謂適合的牧養方式,並有跳出安舒區的決心。
以同行及聆聽為重
對於初職信徒靈命狀態及信仰實踐的情況,商區福音使團副總幹事周小珊引用該機構曾作的問卷調查,指他們普遍對祈禱和靈修的意欲頗低,亦認為職場不可能實踐信仰,傾向將工作與信仰割裂,故在職場見證上多會感到迷失自責。她提醒牧者真正的角色是幫助初職信徒與上帝的破碎關係復和,使他們能藉對神的信心得著真正的醫治和幫助。她又建議牧者走進他們的生活,如在午飯時間和他們共膳,以行動同行;亦可定期關顧他們,著重聆聽及陪伴,讓他們感到被支持。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實踐科)潘怡蓉博士則認為,牧者在牧養過程不用給予過多指引,應與初職信徒保持一種賦權(empowerment)關係,在他們遇到問題時以同行者的身份一同面對。她強調,同行關係不是上對下的教導,不是牧者為初職信徒療傷,而是在分享的過程中,真誠地對神和人開放,從而聆聽聖靈在雙方內心的啟迪。
香港學園傳道會創新及研究部門主管陳保焜提到,初職信徒在進入世俗的職場文化時,常會感到落差很大,較難適應,惟教會容易忽略他們的需要:即使談及職場,內容和對象也多是針對已工作多年的人,並非針對初職適應上的困難。他補充,初職信徒大多不太能預想職場的真實情況,牧者或導師可在畢業前預先告知他們將會面對的職場處境。
晚間另一相關聚會參與者Jensen作為職場信徒,亦分享自己期望的牧養方式。他指,在教會談及職場上的掙扎時並非毫無頭緒、只是單純希望得到答案或教導,渴望能有一股將自己從深淵拖出來的力量,與他一同走過這段路。
同行於牧養過程固然重要,惟在午間聚會中,突破機構副總幹事梁柏堅指,初職信徒分享的生命掙扎,可能勾起牧者自身經歷過但仍未處理好的創傷,故他提醒牧者在聆聽及陪伴間應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免得適得其反。
作初職信徒的榜樣已是牧養
梁柏堅在談到現時年輕信徒面對的掙扎時,分享自己在工作中曾經歷迷惘,不知是否應繼續留在出版行業,但當時遇到一位人生導師,與他分享了不少工作上的經驗。這讓他發現,原來信徒是可以這樣事奉及工作,令他看見不一樣的職場。他認為這不僅是一種細緻的同行及牧養,更成了他職場上的榜樣。
他亦分享自己與突破書誌Breakazine實習生相處的經歷,再次強調職場榜樣於牧養初職信徒的重要。一位實習生曾與他們機構同工分享自己如何在實習期間被安撫及同行,指突破的實習並非帶給他很實際的工作機遇或生涯發展,而是讓他看見一種「我可以成為這樣的大人」的期待和可能。
重新思考如何牧養適合職場信徒
潘怡蓉指,這是個轉變的時代,年輕信徒經歷了社會動盪,所接受的教育亦與以往有所不同,故會更重視自主權。對此,牧者的心態需要改變,在信徒遇到問題時應避免以指導形式與他們對話,而是以亦師亦友的方式,給予他們更多空間。
梁柏堅則觀察到教會在牧養的方式上並沒有太大轉變,繼續沿用過往可行的方法。惟多年過去,教會的規模已有所不同,信徒亦因經濟模式轉變和社會變化而有其他需要,牧者應重新思考何謂適合現今職場信徒的牧養。他又指,堂會需有跳出安舒區的決心,而非停留在「good old days」的幻想。而這種決心不只是負責前線牧養的牧者及導師要有,而是全體教會,包括長執和幹事,亦須擁有的。
同日晚間的工作坊有兩個話劇,分別演繹了初職者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張力,和信徒在職場上因基督徒的身份被取笑及於工作上實踐信仰的掙扎。話劇完畢後設有分組討論環節,讓信徒一同探討應對職場上不同處境的方法。
兩個聚會均由福音證主協會、商區福音使團、牛潮浸信會及The Corner合辦,九月四日於The Corner舉行。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