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自殺危機或與家庭有關 盧松標:不應假設家長都對子女友善 (2024年07月16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報道:王澤山)【時代論壇訊】近年學童自殺個案有上升趨勢,學生精神健康備受關注。當前線教育工作者面對照顧學生的壓力時,校牧又有甚麼角色、如何處理危及識別有自殺風險的學童?在日前一個研討會上,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社會服務總監盧松標分享初步介入的技巧,指出在評估求助者的自殺風險時,要相信自己直覺,亦不應假設家長都對子女友善,學童的自殺念頭或與家庭有關。


盧松標提醒,當有學童表達有自殺意向時,校牧不能答應為其保守祕密;若學童因此猶豫是否要分享心事,則教牧可以坦白回答:「有些事,我一個人也處理不到,我也要找人幫忙。」若學童打算放棄求助,校牧可先肯定他求助的勇氣,「知道你來求助,是不容易」,並再次請他給予身邊人幫助他的機會,「有些事就算我幫不到,我也會找人幫助你」。

此外,盧松標表示,應直接詢問求助者是否有自殺念頭、何時及為何產生這念頭、當時的狀況是如何等,不需避諱;可讓對方感受到自己驚訝和惋惜,但注意無需過度探問嘗試自殺的經過,更不要變成和對方一同建構自殺計劃,「不是mutually construct死亡的歷程,而是檢查自殺的念頭是有多solid」。

盧松標續說,在評估求助者的自殺風險時,要相信自己直覺;若認為對方很有可能自殺,「請不要放他走,也不要留他獨自一個」,要謹慎看顧直至轉交至專業跟進者如醫院、警察,「一手交一手」。他提醒,學童的自殺念頭或與家庭有關,「不要假設所有家長都很nice」,在通知家長時「要double check and check」;當發現家長再度刺激學童情緒時,要及時主動制止。

如果學童或其家長不同意送院,盧松標指,校牧可做一些預防措施,嘗試詢問學童「有甚麼事物能幫助你不那麼做(自殺)?」,例如該學童提及其弟弟,那麼這便是其「救命符」,教牧便可繼續追問關於其弟弟的事,如「平時弟弟怎樣跟你相處?」、「想起弟弟能怎樣幫助你?」等等,務求令其加深印象,在出現危機時能夠記起以撫平自殺念頭。

此外,即使遇上常常說想自殺,而以此引人注意的「邊緣個案」(borderline case),盧松標亦建議同樣將他送院,「因為入院不是開心的事;即使他覺得開心,也由得他吧,因為在醫院裡面有專業人士跟進。」

校牧可支援教師情緒及協助遇事家庭

中華基督教會柴灣堂堂主任汪寶雄牧師則分享其過往擔任中學校牧的經驗。他指出,校牧的角色就像燈塔,「平常不太察覺他的存在,但有危機的時候,他就在這裡指引你的路」。他指,當發生學童自殺事件時,老師可能亦不懂得處理,甚至有悲傷和自責,此時校牧就要從旁支援教師的情緒,甚至協助遇上事故的家庭。

他也提到,處理有自殺危機的學生時,校牧的工作性質是牧養,故不要太快進入了教導的模式,因為當事人並非需要知識,而只是希望找人傾談;當事人或會問很多「點解」,此時校牧亦可反問他「點解你咁想知點解」,從而了解他最近的經歷及疑惑。

汪寶雄亦提醒,平日的關顧工作亦很重要,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關懷不是在校牧室內發生,而是在操場、小食部」,他表示,在學校的休息時間,老師通常都要當值,但校牧卻可以在這些時間進行關顧,「善用老師最忙的時間」。

同場亦有保良局姚連生中學助理校長黃江分享如何獲得不同的社區資源協助。研討會由香港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主辦,題為「學童自殺自傷行為與精神健康——預防、事發當下與復原」,七月二日於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舉行。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07月18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