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兒主師資訓練 談跨世代創意教學 (2024年07月07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林婉婷屏東報導】Ngudradrekai(魯凱)中會教育部於7月6日上午在Karamumudisane(佳暮)教會舉辦兒童主日學師資訓練,邀請台南中會新豐教會、高雄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系博士王燦昇牧師主講「兒童創意教學」,尤其著重在跨世代的連結。


訓練現場有正在預備成為教員者、也有投入兒主事工長達30年者,Ngudradrekai中會教育部部長Samelrenge Manigai(杜桂月)牧師在開場勉勵時盼望眾人透過這次課程「充電」,再次認識自己的職分,與上帝連結也彼此激勵,以最飽滿的「電力」回去服事,讓更多孩子因此蒙福;議長Sakalre Tarudralumu(杜文榮)則回顧兒童主日學的發展脈絡,點出世代變化讓而主教學產生不同的挑戰與因應,包含教員面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多元需求、網路環境吸引、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家長協助參與信仰教育、教員要提升自己以滿足教育現場需要。

王燦昇首先播放新豐教會的主日學品牌「大喜樂日」影片,介紹兒主事工定位與執行調整,以及如何與教會、社區、家長連結。接著進一步提醒,身為一位基督徒教育的老師,要有「好奇心」,讓自己與孩子的互動、看待事物的眼界都更深、更廣,對事工的推動也具有正向動力與啟發。

他引用學者們的論點並強調,基督教教育是一項「與朝聖者即時進行的政治性活動」,此「政治性」是指共同、有目的的參與。基督教教育具有「共同性、社會性、普世性」,因此除了信仰、靈性,還包含生命、文化、道德、思想與性格等層次;而要深化孩子們的學習則需要結合感官的經驗、參與。

他以新豐教會的事工為例解析如何透過感官和手作的體驗、空間與關係的連結來推行基督教的素養與生命教育,也現場帶領活動,讓與會者們先在紙上寫下代表自己負面心情的辱罵話語,接著與夥伴交換、用色筆彩繪和改寫,讓這些字句脫胎換骨、產生正面的意義與價值;這個活動適用兒主,也適合高齡、跨世代等群體。

王燦昇說明,基督教的素養教學是由認知、行動、情感構成。認知是理解性的、化繁為簡的反思;敬畏是情感性的、對上帝的明瞭;實踐是行動性的、記得並有具體行動。以基督/生命為中心的基督教教育是上帝話語、即聖經在生命體現;他解說「聖言誦禱」步驟:緘默、朗讀、默想、祈禱、沉思、行動,後又回到緘默、不斷循環的讀經方式,以及如何與感官結合。

在問答時間,王燦昇回應與會者提出的教學困境。其中針對「師生人數少」,王燦昇表示最首要的是決心,制定合理目標並循序漸進成長。若學生人數少,老師們可以先進行讀書會、練習教導;他尤其鼓勵教會派老師們走出去接受訓練,並把所領受的帶回教會分享,讓其他弟兄姊妹也能理解兒主事工的發展和需求;而有「革命情感」、即陪伴並建立關係,亦有助於讓同工們願意參與服事。最後他也認為教員們覺得「孩子不好帶」是正常,因為確實存有世代落差,但這也是教會進步、成長的機會。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07月0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