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人即使離開童年時期的信仰,仍相信靈界的存在 皮尤研究中心對香港、韓國、日本、台灣和越南一萬多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研究基督徒和佛教徒的信仰、習俗以及與其他宗教傳統的親近程度。 (2024年06月23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ity Today

(作者 ISABEL ONG)東亞地區的「宗教改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和韓國有一半的成年人離開他們自幼年時期信仰的宗教,轉而信仰其他宗教或不再有任何宗教信仰。


在基督徒之中,香港和韓國離開基督教信仰的成年人遠遠多於改信基督教的成年人。

但是,香港和韓國的「離開(任何)宗教率」也是最高的,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成年人表示他們現在不再信仰任何宗教。

然而,在東亞和越南,每10個無宗教信仰的成年人中就有4個仍然相信這世上有「看不見的存在」或神。

在台灣和日本,大約80%的成年人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曾燒香祭祖。

以上是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發布的大型調查《東亞社會的宗教和靈性信仰》(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East Asian Societies)的結果。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東亞很少有人每天禱告或認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許多人仍持有宗教信仰或相信靈界的存在,並參與傳統宗教儀式」。

去年6至9月期間,皮尤對香港、日本、台灣、韓國(定義為東亞)以及越南的 1039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

雖然越南位於東南亞,但皮尤將其納入此次調查,因為越南保有儒家傳統,與中國有歷史淵源,並信奉東亞地區常見的佛教分支——大乘佛教(皮尤於去年9月發布一項關於東南亞宗教的深入調查,重點調查六個國家)。

研究人員承認東亞地區的「宗教複雜性」,因為「宗教」一詞通常指有組織的、等級森嚴的崇拜形式,而不是「亞洲傳統的靈界信仰形式」。此份調查共使用七種語言,在東亞國家透過電話進行,在越南透過面對面訪問進行,並要求翻譯人員選擇最通用常見的「神」字,避免使用專指特定宗教的神靈實體的詞彙。

皮尤發現,在香港、韓國和越南,沒有宗教信仰的成年人在人口佔比最大。而在日本和台灣,佛教佔比勉強超過無宗教信仰者。

在韓國,基督徒佔總人口的32%,在香港佔20%,在越南佔10%,在台灣佔7%,在日本佔2%。(因為日本基督徒樣本數量太小,皮尤沒有將此群體的信仰熱誠度納入研究結果)。

皮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儘管人們表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並不重要,但「當我們透過人們所相信的事和行為(而不是根據他們是否宣稱有宗教信仰)來評估他們社會的宗教信仰狀況,東亞地區的宗教活力比最初看起來要更加豐富多彩。」

普渡大學宗教與全球東方研究中心(Center on Religion and the Global East)創始主任楊鳳崗表示,宗教信仰在東亞的流動性是這份報告「最顯著的特點」。楊是皮尤報告的專家顧問。

「當他們必須選擇一種宗教身份時⋯⋯許多東亞人會表示自己沒有特定宗教身份,儘管他們可能持有與宗教相關的信仰及宗教活動。這些宗教『相信』及實踐可能來自一個以上的製度化宗教。長久以來,這一直是東亞人的信仰常態。」

東亞的基督教信仰狀況

在東亞,南韓有51%的基督徒認為自己是「重生得救(born-again)的基督徒」或「福音派基督徒」,是東亞比例最高的國家。與年輕基督徒相比,35歲以上的基督徒更傾向有此類認同(54%對比38%)。韓國女性和沒有大學學歷的基督徒也更傾向認同自己為福音派基督徒。

與此同時,44%的越南基督徒、36%的香港基督徒和僅8%的台灣基督徒自認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或福音派基督徒。

基督徒是東亞最有可能認為宗教對自己生活而言「非常重要」的群體。整個東亞地區約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基督徒這樣認同,三分之二的越南基督徒也這麼認為。同時,東亞只有不到20%的佛教徒認為宗教對自己生活而言非常重要。

多數受訪的基督徒表示自己通常會去教會,越南有80%的基督徒表示他們每週都會去教會,而台灣和香港只有46%的基督徒表示他們每週都會去教會。

全球參與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gagement)越南專案經理Hien Vu表示,與東亞其他地方相比,基督教在越南算「很新的事」,這可能是越南教會參與率高的原因。

越南基督徒「因著基督信仰經歷到正向積極的個人經歷,這幫助他們建立對基督的堅定信念,同時與其他基督徒建立牢固的連結和信任,」她說。

大約90%的東亞基督徒表示他們會向耶穌基督禱告。與其他宗教信徒和無宗教信仰者相比,基督徒最有可能每天至少禱告/祈禱一次:越南和韓國約有一半的基督徒以及台灣和香港約有40%的基督徒表示他們每天都會禱告。

與佛教徒或無宗教信仰者相比,基督教徒也更有可能思考關於生命意義的存在性問題,或對宇宙感到驚嘆。多數韓國基督徒(62%)至少每個月都會思考這個問題。

南韓基督徒是東亞地區唯一一個在認同基督徒身份方面年齡差距較大的國家:35% 的成年人認同基督徒身份,25%的青年人認同基督徒身份。

在傳福音方面,多數香港基督徒認為向人傳教/宣教是可接受的(82%),而多數南韓基督徒則反對傳教/宣教(70%)。

除香港外,東亞地區多數成年人都沒有在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就讀,香港有一半的成年人在與天主教或其他基督教會有聯繫的學校就讀。因為香港於英國統治時期創立大量教會學校。

與佛教徒相比,東亞的基督徒更有可能就讀於基督教學校。例如,22%的台灣基督徒曾就讀於與基督教或天主教會有聯繫的學校,10%的台灣佛教徒曾就讀於與佛教機構有關聯的學校。

皮尤調查發現,在香港和韓國,更多的人認同基督教而非佛教,這對一些人而言可能與直覺的想法相反,楊鳳崗表示。

他說:「東方或西方人普遍有『東亞人的信仰以佛教為主』的刻板印象。現在是時候放棄這種看法了。」

轉換宗教信仰
東亞地區有許多人如今聲稱自己的宗教身份與他們「從小到大信仰的宗教」不同。皮尤研究人員評量世界主要宗教之間的「宗教轉換率」,如佛教和基督教之間的轉換率,而不是同個宗教傳統內的轉換率(如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轉換)。

宗教轉換導致香港和韓國的基督徒人數下降了近10%。在這兩個地方,大約每10個在不同宗教傳統中長大或以前沒有宗教信仰的成年人之中,就有1人如今信仰耶穌。然而,同時有更多的人(香港為17%,韓國為19%)離開兒時信仰的基督教,轉而信奉其他宗教或不再有信仰。

香港浸信會大學副教授郭偉聯(Wai Luen Kwok)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宗教信仰並不是社會凝聚力強弱的決定性因素。由於香港有很多基督教學校,「年輕學生可能會接受家庭以外的宗教教育,也可能會轉信其他宗教。」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哲學教授賴品超表示,教會應該找出人們對信仰不滿並選擇離開的原因。有些人可能被東亞興盛的「現代化的」佛教所吸引,這種佛教提倡冥想或正念、素食主義,以及「佛教的世界觀(沒有造物主上帝)是一種與現代科學相容的『更合理』的世界觀。」

整體而言,台灣和越南是僅有的兩個因宗教轉換致使基督徒增加的地方。在台灣,有15%的基督徒從小是佛教徒。香港和韓國的佛教徒比例同樣因宗教轉換分別下降了12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日本則下降了10個百分點。

Hien Vu認為,東亞的宗教轉換率很高,這一點讓人看到盼望,因為這「表明人們在尋找比自己更偉大的東西,以及在尋求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然而,「無宗教信仰」的群體是宗教轉換過程的最大贏家,在香港和韓國增長了30個百分點,在台灣和日本增長了近20個百分點。在越南,無宗教信仰群體實際上出現了淨流失:55%的越南人表示自己從小就沒有宗教信仰,而現在有宗教信仰的人佔人口48%。

香港和韓國是世界上宗教離開率最高的兩個地區。在香港,37%的人離開童年時期信仰的宗教,如今不再信奉任何宗教,而韓國緊隨其後,為35%。

就一個宗教群體的「黏著性」或「留住其成員的能力」而言,越南基督徒的留住率特別高(95%),東亞國家平均的留住率則在40%到60%之間。

與其他宗教或傳統信仰的親近度

在香港、韓國和越南,自稱沒有宗教信仰的成年人約佔一半或更多。日本和台灣也有相當比例的受訪者沒有宗教信仰,分別為42%和27%。

這ㄧ類人最不可能表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然而,許多人認為自己與佛教或本土宗教有某種連結。例如,在韓國、日本和台灣,至少有三分之一無宗教信仰的成年人表示他們與佛教的生活方式有關聯。

在整個東亞,韓國、台灣和日本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表示,除了他們自己信仰的宗教外,他們還另外與至少一種傳統有聯繫。

在韓國,多數基督徒、佛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都認為自己與儒家傳統的生活方式有連結。而在台灣,約25%的基督徒、40%的佛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表示他們與道教的生活方式有聯繫。

基督徒與東亞地區其他宗教或哲學傳統的親近度是種正向的發現,因為這「可能反映出他們之中許多人並沒有對其他宗教採取原教旨主義(或)排他主義的態度,」賴品超表示。

對靈界領域的信仰

在東亞和越南,受訪者更傾向表示自己相信神靈等「看不見的存在」,而不是特定的「神」。他們也最有可能說山脈、河流或樹木擁有自己的靈魂,並且不相信靈魂存在於人類建造的景觀和實體物中。

教育程度對這類靈界信仰的影響令人驚訝。皮尤研究人員表示,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比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更有可能相信有「看不見的存在」。每十個受過大學教育的香港成年人中就有八人這樣認為,而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則為64%。

在韓國,基督徒最有可能相信這世上有「看不見的存在」,有80%的南韓基督徒如此認為,相較之下,佛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相信有「看不見的存在」的比例分別為62%和41%。在其他地方,如台灣和香港,佛教徒比基督徒更有可能如此相信。

基督徒也是相信天使和魔鬼存在的最大群體。例如,在韓國,比起佛教徒,有更多基督徒認為天使或有益的聖靈存在(69%對54%),以及惡魔或邪靈的存在(63%對47%)。

基督徒也最有可能表示天堂和地獄皆存在,儘管他們更相信前者的存在。

在整個東亞,無宗教信仰者相信世上存在「看不見的存在」的比例從39%到73%不等。

無宗教信仰者裡有不少人繼續以食物和飲料供奉祖先,92%的越南無宗教信仰者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曾參與祭祀。同時,幾乎所有越南人都會燒香祭祖,日本和台灣的成年人中也有80%這樣做。

相信奇蹟、因果報應、命運、重生和涅槃

皮尤研究人員發現,在香港,學歷較高的人比學歷較低的人更有可能相信奇蹟存在(65%對55%)。

香港基督徒中認為奇蹟存在的比例最高(85%),台灣、韓國和越南的基督徒中也有相當多人認為奇蹟存在。

因果報應的信仰在整個東亞也很普遍。雖然佛教徒最有可能相信因果報應的存在,但越南(71%)、香港(68%)和台灣(64%)多數基督徒也表示同意。這些地區的基督徒也傾向於表示他們相信命運。

Top Stories
After 140 Years, Alliance University Will Close
Some Southern Baptist Women Worry About a ‘Narrowing’ Complementarianism
ESPAÑOLFRANÇAIS한국어
The Young Christian Who Took Johnson & Johnson to Court
Two Congregations Force LGBT Debate on Evangelical Covenant Church
Court Hears Closing Arguments in Brian Houston Case
東亞人即使離開童年時期的信仰,仍相信靈界的存在
皮尤研究中心對香港、韓國、日本、台灣和越南一萬多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研究基督徒和佛教徒的信仰、習俗以及與其他宗教傳統的親近程度。
ISABEL ONG |
2024年6月23日
ENGLISH简体中文한국어日本語
東亞人即使離開童年時期的信仰,仍相信靈界的存在
Image: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Tlapek / Source Images: Unsplash / Pexels
東亞地區的「宗教改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和韓國有一半的成年人離開他們自幼年時期信仰的宗教,轉而信仰其他宗教或不再有任何宗教信仰。

Current Issue
MAY/JUNE 2024
SUBSCRIBE
May/June
READ THIS ISSUE
How to Pray with ADHD
The Struggle to Hold It Together When a Church Falls Apart
The Secret Sin of ‘Mommy Juice’


Free Newsletters
Your daily news briefing from the editors of CT.Stay informed with updates from CTs Daily Briefing newsletter.
Email Address
This form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MORE NEWSLETTERS
在基督徒之中,香港和韓國離開基督教信仰的成年人遠遠多於改信基督教的成年人。

但是,香港和韓國的「離開(任何)宗教率」也是最高的,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成年人表示他們現在不再信仰任何宗教。

然而,在東亞和越南,每10個無宗教信仰的成年人中就有4個仍然相信這世上有「看不見的存在」或神。

在台灣和日本,大約80%的成年人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曾燒香祭祖。

以上是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發布的大型調查《東亞社會的宗教和靈性信仰》(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East Asian Societies)的結果。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東亞很少有人每天禱告或認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許多人仍持有宗教信仰或相信靈界的存在,並參與傳統宗教儀式」。

去年6至9月期間,皮尤對香港、日本、台灣、韓國(定義為東亞)以及越南的 1039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

雖然越南位於東南亞,但皮尤將其納入此次調查,因為越南保有儒家傳統,與中國有歷史淵源,並信奉東亞地區常見的佛教分支——大乘佛教(皮尤於去年9月發布一項關於東南亞宗教的深入調查,重點調查六個國家)。

研究人員承認東亞地區的「宗教複雜性」,因為「宗教」一詞通常指有組織的、等級森嚴的崇拜形式,而不是「亞洲傳統的靈界信仰形式」。此份調查共使用七種語言,在東亞國家透過電話進行,在越南透過面對面訪問進行,並要求翻譯人員選擇最通用常見的「神」字,避免使用專指特定宗教的神靈實體的詞彙。


EXPAND GRAPH
皮尤發現,在香港、韓國和越南,沒有宗教信仰的成年人在人口佔比最大。而在日本和台灣,佛教佔比勉強超過無宗教信仰者。

在韓國,基督徒佔總人口的32%,在香港佔20%,在越南佔10%,在台灣佔7%,在日本佔2%。(因為日本基督徒樣本數量太小,皮尤沒有將此群體的信仰熱誠度納入研究結果)。

皮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儘管人們表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並不重要,但「當我們透過人們所相信的事和行為(而不是根據他們是否宣稱有宗教信仰)來評估他們社會的宗教信仰狀況,東亞地區的宗教活力比最初看起來要更加豐富多彩。」

普渡大學宗教與全球東方研究中心(Center on Religion and the Global East)創始主任楊鳳崗表示,宗教信仰在東亞的流動性是這份報告「最顯著的特點」。楊是皮尤報告的專家顧問。

「當他們必須選擇一種宗教身份時⋯⋯許多東亞人會表示自己沒有特定宗教身份,儘管他們可能持有與宗教相關的信仰及宗教活動。這些宗教『相信』及實踐可能來自一個以上的製度化宗教。長久以來,這一直是東亞人的信仰常態。」

東亞的基督教信仰狀況
在東亞,南韓有51%的基督徒認為自己是「重生得救(born-again)的基督徒」或「福音派基督徒」,是東亞比例最高的國家。與年輕基督徒相比,35歲以上的基督徒更傾向有此類認同(54%對比38%)。韓國女性和沒有大學學歷的基督徒也更傾向認同自己為福音派基督徒。


與此同時,44%的越南基督徒、36%的香港基督徒和僅8%的台灣基督徒自認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或福音派基督徒。


EXPAND GRAPH
基督徒是東亞最有可能認為宗教對自己生活而言「非常重要」的群體。整個東亞地區約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基督徒這樣認同,三分之二的越南基督徒也這麼認為。同時,東亞只有不到20%的佛教徒認為宗教對自己生活而言非常重要。

多數受訪的基督徒表示自己通常會去教會,越南有80%的基督徒表示他們每週都會去教會,而台灣和香港只有46%的基督徒表示他們每週都會去教會。

全球參與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gagement)越南專案經理Hien Vu表示,與東亞其他地方相比,基督教在越南算「很新的事」,這可能是越南教會參與率高的原因。

越南基督徒「因著基督信仰經歷到正向積極的個人經歷,這幫助他們建立對基督的堅定信念,同時與其他基督徒建立牢固的連結和信任,」她說。

大約90%的東亞基督徒表示他們會向耶穌基督禱告。與其他宗教信徒和無宗教信仰者相比,基督徒最有可能每天至少禱告/祈禱一次:越南和韓國約有一半的基督徒以及台灣和香港約有40%的基督徒表示他們每天都會禱告。

與佛教徒或無宗教信仰者相比,基督教徒也更有可能思考關於生命意義的存在性問題,或對宇宙感到驚嘆。多數韓國基督徒(62%)至少每個月都會思考這個問題。

南韓基督徒是東亞地區唯一一個在認同基督徒身份方面年齡差距較大的國家:35% 的成年人認同基督徒身份,25%的青年人認同基督徒身份。

在傳福音方面,多數香港基督徒認為向人傳教/宣教是可接受的(82%),而多數南韓基督徒則反對傳教/宣教(70%)。

除香港外,東亞地區多數成年人都沒有在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就讀,香港有一半的成年人在與天主教或其他基督教會有聯繫的學校就讀。因為香港於英國統治時期創立大量教會學校。

與佛教徒相比,東亞的基督徒更有可能就讀於基督教學校。例如,22%的台灣基督徒曾就讀於與基督教或天主教會有聯繫的學校,10%的台灣佛教徒曾就讀於與佛教機構有關聯的學校。

皮尤調查發現,在香港和韓國,更多的人認同基督教而非佛教,這對一些人而言可能與直覺的想法相反,楊鳳崗表示。

他說:「東方或西方人普遍有『東亞人的信仰以佛教為主』的刻板印象。現在是時候放棄這種看法了。」

轉換宗教信仰
東亞地區有許多人如今聲稱自己的宗教身份與他們「從小到大信仰的宗教」不同。皮尤研究人員評量世界主要宗教之間的「宗教轉換率」,如佛教和基督教之間的轉換率,而不是同個宗教傳統內的轉換率(如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轉換)。

宗教轉換導致香港和韓國的基督徒人數下降了近10%。在這兩個地方,大約每10個在不同宗教傳統中長大或以前沒有宗教信仰的成年人之中,就有1人如今信仰耶穌。然而,同時有更多的人(香港為17%,韓國為19%)離開兒時信仰的基督教,轉而信奉其他宗教或不再有信仰。

香港浸信會大學副教授郭偉聯(Wai Luen Kwok)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宗教信仰並不是社會凝聚力強弱的決定性因素。由於香港有很多基督教學校,「年輕學生可能會接受家庭以外的宗教教育,也可能會轉信其他宗教。」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哲學教授賴品超表示,教會應該找出人們對信仰不滿並選擇離開的原因。有些人可能被東亞興盛的「現代化的」佛教所吸引,這種佛教提倡冥想或正念、素食主義,以及「佛教的世界觀(沒有造物主上帝)是一種與現代科學相容的『更合理』的世界觀。」


EXPAND GRAPH
整體而言,台灣和越南是僅有的兩個因宗教轉換致使基督徒增加的地方。在台灣,有15%的基督徒從小是佛教徒。香港和韓國的佛教徒比例同樣因宗教轉換分別下降了12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日本則下降了10個百分點。

Hien Vu認為,東亞的宗教轉換率很高,這一點讓人看到盼望,因為這「表明人們在尋找比自己更偉大的東西,以及在尋求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然而,「無宗教信仰」的群體是宗教轉換過程的最大贏家,在香港和韓國增長了30個百分點,在台灣和日本增長了近20個百分點。在越南,無宗教信仰群體實際上出現了淨流失:55%的越南人表示自己從小就沒有宗教信仰,而現在有宗教信仰的人佔人口48%。

香港和韓國是世界上宗教離開率最高的兩個地區。在香港,37%的人離開童年時期信仰的宗教,如今不再信奉任何宗教,而韓國緊隨其後,為35%。

就一個宗教群體的「黏著性」或「留住其成員的能力」而言,越南基督徒的留住率特別高(95%),東亞國家平均的留住率則在40%到60%之間。

與其他宗教或傳統信仰的親近度
在香港、韓國和越南,自稱沒有宗教信仰的成年人約佔一半或更多。日本和台灣也有相當比例的受訪者沒有宗教信仰,分別為42%和27%。

這ㄧ類人最不可能表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然而,許多人認為自己與佛教或本土宗教有某種連結。例如,在韓國、日本和台灣,至少有三分之一無宗教信仰的成年人表示他們與佛教的生活方式有關聯。

在整個東亞,韓國、台灣和日本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表示,除了他們自己信仰的宗教外,他們還另外與至少一種傳統有聯繫。


EXPAND GRAPH
在韓國,多數基督徒、佛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都認為自己與儒家傳統的生活方式有連結。而在台灣,約25%的基督徒、40%的佛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表示他們與道教的生活方式有聯繫。

基督徒與東亞地區其他宗教或哲學傳統的親近度是種正向的發現,因為這「可能反映出他們之中許多人並沒有對其他宗教採取原教旨主義(或)排他主義的態度,」賴品超表示。


對靈界領域的信仰
在東亞和越南,受訪者更傾向表示自己相信神靈等「看不見的存在」,而不是特定的「神」。他們也最有可能說山脈、河流或樹木擁有自己的靈魂,並且不相信靈魂存在於人類建造的景觀和實體物中。

教育程度對這類靈界信仰的影響令人驚訝。皮尤研究人員表示,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比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更有可能相信有「看不見的存在」。每十個受過大學教育的香港成年人中就有八人這樣認為,而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則為64%。

在韓國,基督徒最有可能相信這世上有「看不見的存在」,有80%的南韓基督徒如此認為,相較之下,佛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相信有「看不見的存在」的比例分別為62%和41%。在其他地方,如台灣和香港,佛教徒比基督徒更有可能如此相信。

基督徒也是相信天使和魔鬼存在的最大群體。例如,在韓國,比起佛教徒,有更多基督徒認為天使或有益的聖靈存在(69%對54%),以及惡魔或邪靈的存在(63%對47%)。

基督徒也最有可能表示天堂和地獄皆存在,儘管他們更相信前者的存在。


EXPAND GRAPH
在整個東亞,無宗教信仰者相信世上存在「看不見的存在」的比例從39%到73%不等。

無宗教信仰者裡有不少人繼續以食物和飲料供奉祖先,92%的越南無宗教信仰者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曾參與祭祀。同時,幾乎所有越南人都會燒香祭祖,日本和台灣的成年人中也有80%這樣做。

相信奇蹟、因果報應、命運、重生和涅槃
皮尤研究人員發現,在香港,學歷較高的人比學歷較低的人更有可能相信奇蹟存在(65%對55%)。

香港基督徒中認為奇蹟存在的比例最高(85%),台灣、韓國和越南的基督徒中也有相當多人認為奇蹟存在。

因果報應的信仰在整個東亞也很普遍。雖然佛教徒最有可能相信因果報應的存在,但越南(71%)、香港(68%)和台灣(64%)多數基督徒也表示同意。這些地區的基督徒也傾向於表示他們相信命運。

有相當比例的基督徒也相信輪迴和涅槃。

35%的香港基督徒相信人可以再生(reborn,死後重新復活)——也就是佛教的三世輪迴教義——42%的香港基督徒表示自己相信涅槃(佛教的輪迴解脫概念)。

宗教與社會的關係

皮尤調查也評量受訪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宗教有益於社會」(為生活提供意義和目的),以及宗教能指引人們「做正確的事和善待他人」。

多數受訪者都同意這些說法,其中越南和台灣的受訪者比其他地方的受訪者更加認同這類說法。日本成年人同意的可能性則最小。

基督徒比其他群體更傾向於肯定這些說法。皮尤表示,89%的香港基督徒表示宗教有助於指導人生和改善道德行為,相較之下,佛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對此類說法認同的比例分別為78%和76%。

關於宗教領袖是否應參與政治,台灣、韓國和日本的民眾最不支持。

在所有受訪的地方,多數受訪者認為宗教領袖不應該成為政治人物。許多人也認為宗教領袖不應該公開談論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和政黨。

皮尤研究人員觀察到東亞地區在「宗教認同」上發生的顯著變化,提問:「在亞洲,宗教歸屬感(隸屬於特定宗教信仰)的意義有多大?宗教標籤是否重要?」

皮尤認為宗教認同仍然很重要:「人們如何描述他們目前的宗教認同以及他們童年時期的宗教歸屬,往往與他們信奉並實踐該信仰的程度相呼應。」

楊鳳崗教授認為人們不該「過分解讀東亞最常見的宗教是『無宗教信仰』這一調查結果。」

「『無宗教信仰』在西方正在成為一種日益增長和令人擔憂的現象,但這卻是東亞傳統上常見的現象,因為宗教認同並不總是最重要的事,」楊教授補充道。西方其他新的宗教趨勢,如希拉教(Sheilaism,將多種宗教的元素混合到個人的靈性信仰中),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在東亞一直很普遍。

「了解東亞的宗教可能有助於人們解讀西方當前正在經歷的信仰習慣的變化,」楊教授說。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06月24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