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信徒參與服侍「唔識學到識」 陳淑娟:落區看見社區實際需要 (2024年06月06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在移民潮影響下,部份香港教會缺乏人力物力,此時可如何連結信徒、教牧,甚至不同教會?在一個講座上,香港基督教會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牧師提到,重點是發掘並發揮信徒的恩賜,不論男女老幼「唔識學到識」,動員及賦權弟兄姊妹,並要讓信徒看見社區的需要,使他們起來參與服侍。


陳淑娟所屬的宣道堂自二○一四年至今已開辦十七項事工,服侍新移民、基層家庭、清潔工等,他們更在疫情之下繼續服侍,例如設立廿四小時熱線、為區內確診人士送上物資包。多項事工均需要龐大的人手,該堂設立各個義務團隊,由男士、家庭主婦、職青、青少年組成,包括有五十人的街坊義工隊、二十個婦女小領袖、八個社區大使、十位外展義工、數位中西醫義診,以及大量「散工」。

如何能動員教會的弟兄姊妹一同服侍,又如何賦權?陳淑娟認為,「入得嚟教會,就係教會嘅一份子」,每個人都有各有所長,能做服侍,教會要發掘並發揮他們的恩賜。她舉例,有一位來該堂聚會的露宿者在未露宿前曾做泥水工,他留意到教會的地腳線脫落,便在發放工資後自行購買材料,幫教會維修。又有基層街坊懂得裝修,在暑假期間,該堂便邀請這位街坊教青年人批牆、維修。到年輕人學成後,該堂又帶他們到上水寮屋屋邨,為四十多個家庭進行維修工作。陳淑娟常跟弟兄姊妹強調,「從小到老,唔識學到識」,「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喺天國裡面嘅puzzle有份」,這理念對推動信徒服侍十分重要。

她亦引用尼二17-18,建議教會要讓信徒清楚地看見社區的需要,甚至看見教會目前實際的處境,如奉獻減少、人流減少,「呢啲看見要經常同弟兄姊妹分享。」她會在講道、家書、主日學、讀書會分享異象。她甚至會帶信徒落區做資料搜集,了解社區變化,如甚麼樓宇正被收購、其發展是怎樣。該堂五年前更進行質性與量性研究,訪問二百位教會服侍的基層街坊,當中發現疫情的一年過後,有受訪街坊的抗壓指數及快樂指數飆升,原因是他們信了耶穌。這能讓服侍的弟兄姊妹看見服侍在回應大使命,甚至是在做「本地近文化宣教」。「當你要弟兄姊妹連結社區,佢唔能夠自己矇查查,你叫佢做就做。最重要係佢裡面知道點解要做(服侍)。」

此外,陳淑娟說不少信徒擔心自己力有不逮,怕無法同時兼顧服侍與家庭,但她勉勵要「將神的應許放在大家面前」,鼓勵大家要先求神的國和義,所求的東西便會加給我們。她形容這說法雖然很老土,但仍很重要。她表示,需要按他們個別的步伐來鼓勵弟兄姊妹參與服侍,並逐一與他們傾談,講清楚服務內容、時間等。一位她認識牧者試過逐一與信徒傾談,服侍人數便由十五人增至二百人,比起在崇拜分享QR code邀請人報名,這方法來得更有效。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永生堂的梁永康牧師介紹了不同社區資源,鼓勵教會與社區團體建立關係,彼此協作。他舉例,教會可和社福機構合作,善用彼此優勢,如社福機構能招募義工、寫計劃書向政府申請資源;教會則可提供場地舉辦活動。另外,教會可與位處同一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建立互助網絡:教會可開放場地,讓法團開會;若認識法團委員,教會亦能更容易地進行「洗樓」工作,接觸街坊。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總牧梁金華牧師則從教會總會角度,連結不同堂會與堂會。他舉例,可邀請不同堂會同工撰寫靈修材料,便能以較少人手,服侍過千會眾。而總會也可舉辦活動,如嘉年華,使不同堂會一同合作。

是次講座名為「連・結——協作發揮力量」,由信義宗神學院主辦,在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九龍堂於五月廿七日早上舉行,約六十人參加。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06月0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