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塑造」是越來越像耶穌的過程 (2024年02月21日)
「屬靈生命的塑造」指的是人們的靈命或生命被塑造成特定形狀的過程——在基督信仰內,這最終意味著「我們每個人如何被塑造成為更像耶稣的人」。在這樣的靈命塑造過程中,我們逐漸成為我們最深刻、最真實的靈魂樣貌──上帝在創造人類之初所命定的樣貌,也就是那既承載也反映著祂形象的樣貌。
換一種說法來說,靈命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就是在基督裡被塑造成「以愛為特徵的人」的過程。現在,讓我們詳細地展開這個過程的細節。
將我們的生命塑造成耶稣的樣式是個漫長的過程,並非能一蹴而就,或像閃電那樣從天而降,即刻賦予我們能力。我們靈魂成長的方式跟身體成長的方式很像,是個漸進式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人的一生中慢慢發生,有時甚至慢到令人難以察覺。是的,我們有時會經歷巨變的生長期,例如剛出生或青春期時的成長速度,但這些關鍵的轉折點是特例,不是常態。
正如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教授詹姆斯·休斯頓(James Houston)常說的那樣,「靈命塑造是人類所有改變中最緩慢的一種」。這對我們身處的這個渴望即時得到滿足的文化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我們已經習慣越來越快的速度──手指輕輕一滑,整個世界就在眼前。點擊一個(虛擬)按鈕,我們想要的東西在幾小時內就能送達。但是,人類靈魂的型塑並不是以數位的速度進行的。
如果我們忽視這一點,我們要不就會灰心喪氣並放棄,要不會就會自甘平庸,安於「基督徒就是不完美,只能等待得到寬恕的那日」(好似我們所能期望的最好結果,僅僅是在去往天國的路上有細微的生命改變)。但是,我們不應降低耶稣非凡的生命和聖靈的禮物所帶來的生命的可能性及標準。相反地,我們必須在靈命塑造的旅程堅持下去,無論需要多長的時間來實現上帝對我們的心意。
即使這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千萬別誤會我的意思,靈命塑造的過程是喜樂的。或者換個說法,喜樂是以上帝為中心的生命的一個特徵。但這個喜樂很少是情緒高漲的爆發性的快樂(這種快樂既戲劇性又容易改變、稍縱即逝)。喜樂更像一股安靜的水流,在你的靈魂深處慢慢聚積,又像輕柔吟唱著的旋律,經年累月,成為你生命的背景音樂。
被陶造、被塑造
與此同時,塑造成耶稣的樣子並不是我們自己能做到的事,而是上帝親自對我們做的事——當我們降服在祂改變人靈魂的恩典下成就的事。我們的責任在於,讓自己成為可被塑造的人。用聖經裡的比喻來說:我們是羊,祂是牧羊人;我們是泥土,祂是陶匠;我們是母胎裡的孩子,祂是在生產的勞苦中的母親。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手不管,只讓上帝來做」。不,我們有責任與上帝那能改變人靈魂的恩典合作。祂不會強迫我們改變。正如聖奧古斯丁在第四世紀所說:「若沒有上帝,我們無法改變。若沒有我們願意,上帝也不會動工。」
許多基督徒之所以對自己的缺乏改變感到失望,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學會認識自己在靈命塑造中負責的角色。我們當中許多人在制定新年新目標的時候,都是基於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所能達到的目標來計算。
但我們該做的不是拯救我們自己,而是讓自己降服在神面前。
當我們脫下自欺欺人的面具時,我們會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離基督的樣式有多遠。我們被迫面對自己的真實本性──認識到自己有多扭曲和受傷。「醫生,醫治你自己吧!」的方式注定會失敗。只有真實面對自我軟弱的地方,我們才會意識到,我們需要幫助,需要力量,需要來自我們之外的力量。我們需要恩典。
靈命塑造並非基督教版本的「自我改造」、「自我幫助」計畫,而是基督徒成聖的過程──不斷被耶稣拯救的過程。耶稣的跟隨者是那些「以能夠成為像耶稣那樣的人為目標來計畫人生的人」,透過每個人不同的個性、性別、人生階段、文化、種族,活出耶穌的生命樣式。
以愛為特徵的人
如果我們必須用一個詞概括何謂「像基督」的品格,那就是「愛」。愛是我們靈命塑造進度的檢驗劑。我們最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們變得更有愛心了嗎?而不是:我們是否有更多的聖經知識、做了更多的屬靈操練,或參與更多的教會活動?上面這些都是好事,但不是最重要的事(馬太福音22:37-40)。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靈命塑造的進展,你可以測試一下你和最親密的人關係的品質──也就是,有多少的愛及聖靈的果子?最了解你的人會說你變得更有愛心、更喜樂、更和平了嗎?更有耐心、更少生氣?變得更仁慈、更溫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柔軟,並充滿良善的心思意念?尤其在特別困難的時期,是否仍忠實於主,並且自我克制/節制?(加拉太書5:22-23)
你對他人的愛是否一直在成長──不僅是愛你的朋友和家人,也愛你的敵人?當你受到傷害、被欺負和遭遇不公正的對待時(我們都有這種時刻),你是否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夠在情感上釋放苦毒的情緒,成熟的應對痛苦,而不是以牙還牙?你是否能為咒詛你的人禱告,甚至祝福他們(路加福音6:28)?所有這些感覺是否越來越自然,不再那麽勉強,越來越成為你的一部分?
如果上述的狀態沒有發生,那麽,無論你有多了解聖經、讀了多少書、下了多少決心,或在你的「人生準則」裡加入多少屬靈操練,你都沒有走在正確的路上。因為靈命塑造之旅的目的就是要變得更像上帝,而「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8)。這也是為什麽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神,因為上帝就是愛,而愛不能脫離關係存在。再讓我引述一句奧古斯丁的話:「上帝(同時)是愛者、被愛者和愛本身。」祂是那位去愛的神、是被愛的神,也是所有愛的終極源頭。
耶稣所定義的愛不僅僅是種「富有同情心、溫暖和開心」的態度。愛是一種行動。祂的愛是「agape的愛」──無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和犧牲,將他人的益處置於自己的益處之上。如耶稣所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 15:13)。這就是十字架。這不僅是耶稣為我們做的事,也是我們要與祂一起做的事,「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 3:16)。
這就是基督信仰內的靈命塑造跟普通的「自我實現策略」或西方文化對「自我幫助」的癡迷非常不同的地方:基督對我們的靈命塑造有個終極的目標,一個至高的目的。祂的目標是將你塑造成一個以agape愛為特徵的人。
已故的聖經教授羅伯特·穆赫蘭(Robert Mulholland)如此定義靈命塑造:「為了他人的益處被塑造成基督樣式的過程」。他特別強調「為了他人」這一重點。如果沒有這個關鍵因素,我們對靈命塑造的努力會無可避免地淪為一種私人的、精神療癒性的自我幫助式靈修——而這僅是極端個人主義的基督教化版本,而不是鑄煉我們靈魂的火爐,能把我們鍛造成像耶稣那樣以愛為特徵的人。
是的,基督徒靈修的關鍵是,這是個面向自己內心的旅程,甚至是自我認識的過程,但緊跟在後的是一段向外去愛的旅程——以愛的行動在這世上寄居、旅行(希伯來書)。我們的目標是在我們生命的每個層面都被耶稣塑造。但同樣的,我們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做到這一點。做到的方法只有一個。
「有著基督的樣式」是「基督住在我們裡面」所結出的果子。而這一切既源自恩典,也永遠只可能是因著恩典,「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歌羅西書1:27)。是的,我們也在基督裡。事實上,「在基督裡」是新約不斷出現的詞彙,光是在保羅書信就出現80多次。
神學家們稱這一教義為「融合(Incorporation)」──透過基督,我們被融納進入上帝的內在生命中。耶稣的到來吸引我們進入神愛的內在生命。如達雷爾·約翰遜(Darrell Johnson)牧師在他關於三位一體的書中所說,經歷到與神融合就是「在宇宙中心的親密關係中活著」。
也如同耶稣在約翰福音17章臨終前所說的話:
父啊,我也為那些信我的人禱告……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父阿,正如祢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一樣。願他們也在我們裡面…….。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這樣,世人就知道祢差了我來,並且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這就是福音:在耶稣裡面,上帝靠近我們——我們這些有罪的、破碎的、受傷的、必死的、垂死的、無法自我拯救的人,以及許多對上帝(甚至祂的仇敵)絲毫不感興趣的人——並吸引我們進入祂的內在生命,透過讓我們浸泡在祂三位一體的愛中醫治我們,然後差派我們進入世界,成為祂愛的使者。
耶稣邀請我們成為祂的門徒,不僅僅是給我們機會成為像上帝一樣以愛為標誌的人,更是讓我們有機會進入上帝的內在生命。古人稱這為與上帝合ㄧ(union),而這正是你跟我,以及地球上所有人類存在的意義——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並接受這一點。
這就是靈命塑造:透過對三位一體上帝的全然降服並與祂合一,我們逐漸被塑造成一個能有自我奉獻之愛的人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正在成為某種人的過程,這是無可避免的。你的人生也終將抵達某處。為什麼不成為一個完全被耶穌的愛所充滿的人?為什麼不最終與神合ㄧ,住在祂之中呢?
約翰·馬克·科默(John Mark Comer)是波特蘭布裏奇敦教會(Bridgetown Church)的建堂牧師,也是Practicing the Way事工的老師和作家,同時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包括《無情地消除匆忙》(The Ruthless Elimination of Hurry)和《不說謊的生活》(Live No Lies)。
本文摘自《踐行之道:與耶稣同在。變得像他一樣。像他那樣做》( Practicing the Way: Be with Jesus. Become like him. Do as he did),作者是 約翰·馬克·科默(John Mark Comer),版權所有 © 2024 年。由Penguin Random House LLC旗下的 WaterBrook 于 2024 年 1 月 17 日出版。
翻譯:Harry Chou / 校編:Yiting Tsai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