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八福滙:匯聚列國共冶一爐 跨文化服事門訓 (2023年12月25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記者趙錦漢香港採訪報導】香港禧福協會自2018年租賃「八福匯」整棟大樓,並於2019年10 月舉行開幕儀式暨事工奉獻禮。本社專訪國度事奉中心副總幹事戴美寶、禧福協會創辦人劉達芳博士及其他禧福同工,了解香港著名景點廟街的發展近況。


八福滙源起
  禧福協會(下稱禧福)於2018年租下整棟大樓,命名為「八福匯」。這座大樓匯聚了不同教會和機構在此合一同行。神要求禧福協會奉獻頂層給香港眾教會禱告及守望城巿之用,所以又名「禱告匯」(HK Prayer Hub),16樓的新曙光事工也參考韓國禱告山禱告洞的設計,劃分成不同禱告房間,為列國及七山守望。各單位組成關懷匯聚點(Caring Hub)、醫治匯聚點(Healing Hub)、培訓匯聚點(Training Hub)及宣教匯聚點(Mission Hub)

  戴美寶副總幹事表示八福滙成為「滙流之處」。尤其在週末,形形色色的教會及族群於同一座大樓聚集,讓禱告、宣教及媒體滙流,彼此配搭同工。她表示:「這座大樓很特別,有很多不同種族膚色及階層使用,有時也會遇見一些相熟的牧者同工,可以交通片刻。」

創意空間
  建築設計師王緯彬的新作更提出使命空間的理念,建議教會轉型,藉由創意使用空間,重拾宣教使命。香港寸土寸金,房價高昂。八福滙大樓內教會琳瑯滿目,有本地教會,也有本地及國外機構,包括印尼傭工、奈及利亞教會等等。禧福除為常駐教會及基督教機構提供月租外,也提供時租房間,意味著一星期7日可以由不同的教會及機構運用,彈性使用空間。例如可按需要租用整個樓層或部份房間,作聚會、兒童主日學、小組團契、教學等多元用途,房間也可按需要分隔或打通。八福滙還在地下樓層開設了餐廳及基督教禮品店。

  國度事奉中心的辦公室同樣發揮創意空間。除錄音室外,辧公室為開放式設計,供彈性使用。例如設有樂器及音響設備,開放給弟兄姊妹練習敬拜,也給音樂老師教導唱歌。該中心的事工也百花齊放,除經營媒體外,營運蝴蝶山莊作退修營會及戶外學習等用途,也支持年輕人開辦書室及咖啡廳。

耶穌盛宴
  廟街位於香港油麻地區,從文明里連接至柯士甸道,自20年代開始攤販林立,嚴然成為「平民夜巿」,同時也衍生成為黃賭毒集散地。1986年,人稱「廟街牧師」的黎振滿牧師到油麻地宣教,按照路加福音19章41節的經文,領受「耶穌在廟街」的異象,他以吸毒者的過來人身分推行福音戒毒,並服事區內妓女及黑幫份子。

  禧福同工於2010年領受神會賜下一座大樓給禧福及其他教會夥伴使用,為要吸引不同膚色、不同階層和職業的人來到分享耶穌的筵席,八福滙將成為列國宣教大樓,至今已有10多個教會及基督教機構進駐。禧福同工於2018年再領受大樓外牆要有壁畫,超越語言及悟性的限制,讓人尋求耶穌基督,並且要成為旅遊「打卡」景點。經基督徒壁畫家及廣告公司合作下,完成巨型《耶穌盛宴》壁畫工程。

  去年(2022),八福滙的牧者同工與黎振滿牧師一起領受「廟街轉化」的異象。歷經社會變遷,廟街不只是臥虎藏龍之地,而是少數族群的聚居地,鄰近的佐敦道也有「小尼泊爾」之稱。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顯示少數族裔人口增至近62萬。故此,關心少數族群成為廟街轉化主要項目之一。

  禧福與其他教會、事工的牧者同工,一起走上廟街走禱、傳福音,派發防疫物資和食物。不久,政府便宣布推廣「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包括重振廟街的夜巿特色。戴副總幹事表示,「八福滙有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人滙流,彼此尊重,融洽共處,特別這一次區議會選舉有少數族裔人士參選。」她相信神在使用八福滙成為不同族群的祝福,例如最近有一位埃及基督徒逃難到香港,雖然語言不通,也願意參與禱告聚會,為以哈戰爭禱告。時值聖誕,禧福帶也同義工隊報佳音,包括露宿者、吸毒者、基層人士及來自南亞地區的穆斯林,他們都願意接受禱告。

禧福於12月2日舉行列國感恩節餐會,邀請了巴基斯坦、埃及、斯里蘭卡、孟加拉、印尼、菲律賓、越南、非洲、印度、尼泊爾等11個 族群,共120多人參加。聚會由跨文化宣教士盧禧年及鍾潔儀主持,各人穿上民族服飾,也準備列國美食,各具特色。為了尊重各族文化,食物中並沒有豬肉,聚會同時有越南及印尼的隊伍上台表演。

  劉博士分享這次感恩節聚會的意義,不同國家都會慶祝「收割節」,原因是人們都知道土生出產糧食,並不是出於人的努力,每個民族都會在收割節感謝上天賜福。傳道書13章11節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藉此讓人知道世上有一位獨一的真神。

「祂從一個人造出人類萬族,使他們住在整個地面上,預先設定了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17:26)劉博士分享到神定了人一生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為要叫人來尋求祂。聚會中,她又帶領與會者禱告,「神啊,我願意認識祢,願意更多去認識祢。」

  盧禧年宣教士表示,「這次感恩節聚會有列國的人一起與會,如同啟示錄7章9節所說,來自列國列邦的萬民一起來敬拜神。這個地區的人較為貧窮,大部份人都來自基層,希望人們都一起來赴耶穌的筵席。我們沒有特別強調耶穌這個名字,卻實際地去愛這群人。無論來自哪一個族群或宗教,都可以一起享受耶穌的筵席。」

  禧福成立多項事工來服事少數族群,包括:少數族裔事工、難民事工、地盤事工、兒童事工及籃球隊等等。盧禧年表示平日事工會為兒童補習,服事遭家暴婦女,食物銀行等等。他期望不僅禧福,而且教會也看見跨文化事工的需要,並為列國禱告。他認為最奇妙莫過於神的供應,很多時候,有婦女家中食油耗盡,他鼓勵這位姊妹向神禱告,結果有180箱食油運到禧福。

從服事列國到門訓
  劉博士受訪時強調要用愛傳遞,然後由人親身經歷神的愛。這次聚會有禧福的神學生參與服事。去年有19位神學生畢業,當中12位投身宣教事奉。禧福跨文化事工推行「門徒倍增運動」(discipleship multiplication movement),建立印尼及菲律賓外傭成為門徒,從一個3人小組開始,現已發展成第4代門徒。

  盧禧年強調門徒訓練的重要性,他表示,「教會多年來帶人到教會,成為會友,但我們不甘心如此。我們看見新的現象,就是訓練人成為門徒,門徒就是聽道後行出來,但會友坐下來成為了聽眾。我們不要聽眾,要門徒。」

他帶領4個小組,共有12位門徒,而每位門徒都帶領其他人成為門徒,第3代門徒有24個小組,而第4代有40個小組。他表示:「門訓的方法是,我們不能牧養很多人,而是要專心牧養少數人。如果某些弟兄姊妹聽了沒有去行的話,就會付出少一點時間給他們,然後把80%時間給那些聽了願意去行的人。他們會接受密集訓練,以致牧養能力很強。我會每星期約見他們、訓練他們,為他們禱告,以致他們很容易找其他人來牧養,一代傳一代。」

  他主要服事對象為沒有身分證的難民,由於移民政策,部份人被遣返回國,但他們仍會建立門徒。他的門徒阿斯芭奴(Lenny Asbanu)是來自印尼的牧師。她接受門訓僅僅6個月,每週都會帶查經班,現在帶領36位門徒。她的門徒大多都是印尼人,都是從穆斯林改信基督教。門徒戴雅絲(Leonajane Diaz)來自菲律賓,她2年來已帶領12個門徒,雖然有些門徒已經回國,但仍會繼續帶領小組。問到一般教會與門徒倍增計劃的分別。她認為,一般會友只會聽牧師講道,成為會眾;門徒會自主學習,發掘聖經的教導。

  穆斯林難以跟隨主耶穌,阿斯芭奴牧師認為主因是他們相信獨一的真神,而基督徒則相信三位一體真神。但她相信聖靈會動工,使他們經歷神蹟,明白真道。她認為第一步是要他們打開心門,所以要每日為他們禱告,讓他們經歷神,被聖靈感動跟隨耶穌。當受洗之後,透過聖經教導來裝備,成為門徒與領袖。戴雅絲姊妹認為「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參太28:19)是神的命令,「如果我們遵守誡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末日便來到。身為基督徒,我們都期待末日來到。」

  終有一日,她們或回本國,但對門徒仍有信心,會繼續持守信仰,有能力面對苦難,因為信心與苦難並存。雖然她們主要服事同胞,因著門徒增長,也開始進行跨文化服事,學習服事穆斯林。
  
 禱告焦點:
  1. 求主使香港八福匯及鄰近一帶教會,滙聚成流,合一見證主的大能,轉化廟街及其他社區。
  2. 求主繼續興起跨文化事工,倍增門徒,讓更多人得聞福音。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3年12月26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