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參與在基督裡」而非自己的表現 我們的事工及果子與我們是否「參與在基督裡」密切相關。 (2023年11月15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ity Today

隨著COVID-19逐漸成為過去式,我開始對過去幾年的事工進行冷靜的反思。2020 年8月,我的人生陷入困境。那時我身體疲憊不堪,情緒低落,無法好好處理人生。我和妻子在2018年9月剛建立光明城市教會,COVID-19的封城自然引發我們對於教會能否在大流行病中存活下去的恐懼。


我過去曾有的一些焦慮和憂鬱的症狀開始復發。我意識到,當時我的焦慮和疲憊情緒的主要來源是我身為牧師所感受到的「表現」的壓力。從我如何講道、我們的聚會有多大的影響力,到我如何領導團隊、主持會議和牧養會眾,我不斷根據我的表現來評估我的價值。我採取了一種沒有續航力的事工模式,儘管這種模式普遍存在於教會。

當我與這種疲憊感搏鬥時,耶穌這段珍貴的話充滿了我的靈魂:「常在我裡面」(約翰福音16:4)。這句話雖然簡單,卻蘊含了整本新約聖經最深刻的神學教導之一:參與在基督裡。

「參與在基督裡」意味著我們藉著聖靈的力量,經歷到基督與天父的關係。也可以說,是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身上的重現。基督與天父的關係至少有三個特點——祂與天父的親密關係(約翰福音1:18)、在天父面前的平安(約翰福音14)以及從天父而來的滿足感使祂感到知足(約翰福音5:19)。當我經歷著這個艱難的服事季節時,我開始想:「經歷到基督與天父這等關係的體驗肯定能對我的苦悶有什麼啟示吧?」

我在這段時期所學到的正是我想與你們分享的:理解事工最好的方式就是,視事工過程為基督在我們生命裡面重複著祂的生命,而身為牧師,當我們有意識地感知著祂的同在來服事時,我們將感到最大的安息、最大的平安和最大的滿足。這樣一來,事工就成了我們參與在耶穌與天父關係裡的背景。

耶穌在約翰福音裡常這樣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14:7)。「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14:9)。「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裡。」(15:10)。卡爾·巴特(Karl Barth)也這樣形容:「當耶穌基督呼召我們並被我們切實聆聽時,祂賜給我們聖靈,以便在我們身上重複祂自己與天父的關係。」

雖然這聽起來不錯,但有許多障礙阻撓我們難以這樣看待事工——我們傾向以事工來定義我們的身份、確立我們的價值、以及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或認為事工就是向他人傳遞關於上帝的知識。

當事工是「基督在我們裡面重複祂與天父的關係」時,是祂對盟約的信實定義了我們的身份,而不是我們在講台上的表現。是上帝無條件的認可確立了我們的價值,而不是人類善變的讚美。在事工裡追求祂的目標的自由取代了追求我們自己目標的壓迫感。由上帝持續不斷的同在行動支撐的事工所帶來的平安,取代了靠著我們的努力驅動的事工所帶來的負擔。專注於親身經歷對上帝的認識,取代了我們為向他人充分傳遞上帝的知識而感受到的壓力。

如果我們真的視事工為基督在我們生命裡重複祂自己的生命,我們的事工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它會意味著我們能以「意識到上帝的同在」來取代焦慮。就像勞倫斯修士在《與神同在》一書中所寫的,這意味著「在上帝神聖的陪伴中找到恆久的喜樂」。也意味著相信保羅得到的啟示:「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也就是活在對上帝完全的依賴下產生的真正的謙卑之中。

如果基督與天父的關係是我們所渴望的(與天父的親密關係、在祂面前的平安,以及從祂那裡得到使我們知足的滿足),我認為在事工中有三個優先順序的變化是必要的。

1. 親密感優先於效率
在建立教會的初期階段,我很容易沉迷於效率。我能多快完成這件事?有沒有更快的方法?有什麼工作需要委派?我能委託給誰?然而,若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我們便不會這麼著迷於效率。

親密感需要時間;它成長速度緩慢,無法催促或很快就得著它。當我們的注意力分散時,幾乎無法培養親密關係。參與在聖子與天父之間的關係是令我們愉悅及享受的事。但這在「快速完成」下無法達到最佳效果。而且誰會想這樣做呢?難道我們不願意在主的同在裡,因著與祂的親密關係及平安而感到滿足嗎?難道我們不願意有意識地服事著主嗎?

當我們優先考慮親密關係而不是效率時,我們會發現這個真理:與上帝一起做的事情再少,也比我自己一個人能做的事多。

2.「同在」優先於表現
「好好表現」的壓力是我們在事工裡享受上帝同在的最大障礙之一。這種內在的自我質問:「我做得好嗎?」把注意力轉向我們自己,而不是上帝,當然也離我們面前的教會肢體更遠了。

當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上帝的同在時,我們對自我的關注就會得到修正。我們會再次看見那些我們奉差遣服事的人。我們不再專注於焦慮的準備,而是與真理交流:「上帝,祢已經給了我此刻所需的一切。我來這裡是為了他們,而不是為了我自己。我要在祢的力量中,而不是在我的軟弱中完成這件事。」

3. 效法耶穌優先於讓他人對我們印象深刻
也許,把注意力放在使別人對我們深刻印象,而不是盡力效法/模仿耶穌,是我們經歷基督的生命的最大障礙。 在《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一書中,盧雲(Henri Nouwen)說:「我們的行為就好像知名度和臭名聲是我們做事的主要衡量標準。」我的工作有價值嗎?如果聽眾很少,瀏覽量沒有暴長,追隨者沒有成倍增加,我的服事有價值嗎?

盧雲指出,這種「讓人印象深刻」的需求與我們的利己主義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對許多人而言,『被人看見、被人稱讚、被人喜歡和被人接受』幾乎變成了同一件事。如果沒人關注我、感謝或認可我的工作,我算什麼呢?」不幸的是,我們越沒有安全感,就越急切地需要讓人印象深刻。這就重啟了整個令人精疲力竭的事工模式:我需要讓人印象深刻,因此我必須表現得更好,而為了表現得更好,我必須變得更有效率。這是個無情的循環,幾乎沒有能休息、平安、與神同在及與神親密的空間。

盧雲說,解決方法是模仿基督無私的行動方式——「向下移動」。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向下移動是基督來到這個世界的方式,祂摒棄自己神聖的特權,以僕人的身份行走在我們中間(腓立比書2章)。祂從剛強走向軟弱,從豐盛走向貧乏,從寶座上的榮耀之袍走向十字架上的赤身露體。當我們擺脫使人印象深刻的壓迫性追求時,我們才能自由且無私地以服事他人為導向。

參與在基督裡,就是要像基督道成肉身的方式那樣生活——藉著向下移動改變我們的世界。在追求「成為無」的過程中,我們為上帝留下讓祂能「成為一切」的空間。當我們清空所有我們自認應該成為的一切,並讓上帝用祂希望我們成為的樣貌來充滿我們時,我們就找到了服事神國度的最大的自由。

艾克·米勒(Ike Miller)是《藉著光看見》(Seeing by the Light)一書的作者,擁有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的神學博士學位。他是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光明城教會的主任牧師,與妻子莎倫和三個孩子住在那裡。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3年11月1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