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下半天的寶 教會歷史與宣教講座 (2023年11月06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Dalul嘉義報導】為讓民眾更加瞭解教會歷史資料的重要性並激盪宣教思考,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主辦、嘉義中會下半天教會於11月5日上午合辦「下半天的寶——認識教會歷史資料的價值」講座。當中邀請總會歷史主委王昭文老師談歷史資料的保存與呈現,也邀請到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總幹事李新元分享歷史教育事工實務與意義。而鹿草地區的文史工作者陳俊哲老師、天主教嘉義教區同工葉昭誠和呂嘉茵,以及雲科大的蘇明修教授,也前來參與講座。


王昭文指出,透過保存與重現教會歷史,不僅啟發宣教命題,更得以凝聚和塑造會友對教會的認識與認同,也再次檢視與社區之間的互動脈絡。因此有關於教會發展的資料都要盡量妥善保管,像是會議記錄、週報、會員大會手冊、洗禮名冊等等,在影像上的資料,照片的紀錄與保存,都是有助於教會歷史的延續與歷史脈絡的統整。教會的特殊建築、物品與古蹟也都是重要的素材。此外除了紙本資料與物品的保存,記錄口述歷史也非常重要。多元化的歷史資料將助於眾人從不同脈絡觀看宣教故事,形塑人與教會、信仰的連結。

李新元則指出,每間教會都有其重要的文物資產,而這些資料的呈現,也述說了教會在各自處境中與當代社會、社區、民眾對話的故事,所以在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的案例中,也透過積極對歷史的回顧,甚至成立協會,處理文史資料的修復,將歷史故事重現與分享。

李新元也認為,分享故事是拉近人與教會很重要的方式,也是獨特的宣教方式,因為每間教會都有自身的脈絡與觀點,如何呈現也是許多教會很重要的課題。李新元也承諾,未來如有需要,也會盡力支持下半天教會,期待下半天教會進行文資保存與史料呈現帶來獨特觀點。

去年受派到下半天教會的傳道師林緯翰受訪表示,在資料紀載中,百年前的下半天地區是十分繁華的地方,曾有1400戶的居民在此生活,而現今此地區承受著人口外流老化等變遷,只剩下20多戶在此生活,當地也未設有小學,居民大多都是老人家。此教會的牧者流動率也十分快速,百年來甚至只有一位牧者在此正式封牧,也就是已故的牧師謝大成,他也整理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教會史料。在舊禮拜堂看見這些資料的林緯翰認為,這是上帝留給教會的禮物,能夠成為更多人的祝福與盼望。

長執們在理解史料意義後,便決議要在為建堂135週年出版教會歷史特刊,盼望第一本特刊的呈現,讓人們從歷史的分享中,看見教會經歷135年的時間,看見在變遷的時代、偏鄉的環境裡,扎根與堅守至今的信心。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3年11月0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