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兒發講座 親子互動訓練口語發展 (2023年08月18日)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除了定期舉辦親子活動,也安排講座、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分享知識與經驗,陪伴照顧者同走教養路。在8月17日下午據點辦理「如何誘發孩子的口語表達?」講座,邀請語言治療師張家聞主講。
張家聞指出,溝通有非語言和語言;非語言包含眼神、肢體、表情與聲音等,一個「嗯」在不同人或不同情境中可能就代表不同意思;而語言發展方面,12個月幼兒應可以講出第一個詞彙,1歲半幼兒要能講出50個詞彙,2歲之前應有能夠結合兩個詞彙的雙語詞能力,2歲半到3歲能夠講出語句。
張家聞提醒,要讓孩子學習語言表達,要照顧孩子的睡眠品質、飲食營養和情緒狀態。她也鼓勵照顧者們要讓孩子從事有氧活動,例如到公園使用遊樂器材,從中學習跑、跳、踢、爬、翻滾等動作,藉此刺激前庭覺,兼顧孩子聽覺與肢體發展。運動能為大腦補充養分,這與發展認知、情緒管理、注意力、抗壓性與記憶力都有關;且運動有助於鍛鍊肺活量,亦影響孩子的口語發音。
針對2歲以後孩子的飲食需要,張家聞建議不再需要將食物剪小塊,而是開始讓孩子練習口腔和唇部動作;另有很多口腔練習可以用遊戲方式進行,例如舔冰淇淋練習舌頭動作、對鏡子哈氣練習肺活量等。
年幼的孩子詞彙量還不多,照顧者們可以進行「平行描述」:仔細觀察孩子,並把其行為和感受口語化、以第一人稱旁白方式說給孩子聽。這不只是在情境中告訴孩子詞彙與語句,也適用於引導孩子們表達想法;尤其是與手足、同儕互動時,能避免無法好好表達的想法直接演變成情緒、甚至肢體衝突。
透過平行描述,能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並且進一步認識到照顧者對自己的要求與行為是同意或不同意。張家聞也強調,照顧者與孩子互動時,要給點時間讓孩子接收資訊與做出反應,不要急著要求他們按照指令動作,或感到不耐煩而直接代勞。
張家聞向求知若渴的照顧者們推薦可以參考的教養書籍:陪伴孩子表達心理需求也觸及彼此的心意的《這樣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藉由日常故事提供教養建議的《養育出有能力的孩子》,分享正向溝通語言技巧的《和孩子一起說好》,以及談運動益處的《運動改造大腦》。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