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衞理取消香港堂現場弔唁活動 袁陳錦美稱好消息 (2023年07月25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有關袁天佑牧師追思聚會的爭議連日不斷,家屬一方不滿循道衞理聯合教會舉辦追思聚會,指控這是違背喪家及袁牧師遺願。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的弔唁冊簽署原訂於明天起開始在香港堂舉行,該會會長林津透露,總議會今日(25日)下午最新決定,取消現場安排,只保留網上心聲收集。下午五時,該會網站顯示,原本「懷緬閣」的公告已經下架。另外,九月二日的追思禮拜會以簡約流程舉行,林津牧師稱,那與追思會不同,是以敬拜上帝為主的崇拜。袁陳錦美師母知悉循道衞理將取消現場弔唁後,對本報表示是好消息。她認為期望教會能取消所有相關聚會,又指對整件事感到遺憾,強調牧師沒將後事交託教會。


林津:「弔唁」一詞令人誤會 追思禮拜是莊嚴崇拜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於今日凌晨修訂相關公告字眼,將原訂的弔唁改名為「懷緬閣」。林津牧師接受本報查詢時指,為回應家人訴求而有此安排,而相關安排也會更為簡約進行。他指早前「弔唁」一詞不夠準確,令人誤會。

對於不取消懷緬活動的原因,林津說是很多教友都很悲傷,與袁牧師關係良好,希望提供機會讓教會的弟兄姊妹懷緬袁牧師。而袁天佑身為循道衛理牧者多年,明知逝世後教會慣常會為牧者舉辦追思聚會,但從沒有向教會表達不希望這樣做。然而,他強調追思禮拜與追思會不同,主題是敬拜上帝,氣氛安靜莊嚴,將不會有太多分享。林津指他尊重袁牧師家人,希望大家平靜以待,相信多日來爭持的局面也不會是袁牧師希望見到的。

林津認為教會辦追思禮拜,與治喪有別,不牽涉喪家權利。他希望師母明白,追思並非治喪,是公眾個人權利,不希望因為輿情而被剝奪教會基本權利。林津又透露,袁天佑牧師患病以來,覆診一直是由該會同工與會友陪伴;至袁牧師最後入院,也是由林津本人與該會同工陪伴。因此他對袁師母連日來的指摘感到無法理解。

袁陳錦美:感遺憾 事件已帶來最壞結果

袁陳錦美師母知悉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今日修訂字眼和簡約崇拜流程後,對本報表示,對連日來的情況感到遺憾,認為教會與叫人悔改的福音相違。她指牧師去世前雖然經常接觸教會,卻沒向教會交代後事,是因為家人較親密,而牧師生前也多次跟她與兩個兒子表達低調處理後事的願望。

袁陳錦美認為教會應反思為何袁牧師不將後事跟他們交代──教會雖然有權舉辦追思活動,卻超越了常規。她促請教會取消所有相關公開悼念活動,稱不接受換湯不換藥,認為教會要誠實。她又指,除了兩位兒子,他們部份未信主的家人亦對教會反感,認為事件已帶來最壞結果,循道衞理失去了市民和基督徒的信任。她對早前到香港堂按立典禮台上表達訴求表示抱歉,但指自己除了在FB上發帖,已沒其他方法。

袁陳錦美表示,林津有言論自由,但認為他說多了,也極不成熟。她指不會與他同層次,公開平日袁牧師與家人、教會的關係,毋須揭露其私隱以證自己正確或愛護牧師。她由此明白為何牧師沒把後事吩咐教會。她認為,林津的回應見證了現時有關袁牧師私隱的傳言是來自教會,她深感遺憾。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3年07月26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