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際書展呈現閱讀的多重宇宙, 未來書該怎麼讀? (2023年02月01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本報主筆】寒冷的農曆年假結束了,開春之後,多數人就重新投入職場,除了回到忙碌的生活外,在發條還沒有正式上緊之前,或許還可以抽空參加一項心靈活動,就是從一月31日開始的第31屆台北國際書展,或許可以藉著這個閱讀盛會,平衡一下年假期間過度享受的身體感官,讓停滯已久的心靈也可以活動一番。


閱讀習慣由紙本往數位挪移
固然參觀書展是一項心靈活動,不過我們也觀察到,近幾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活動已經悄悄地發生一些變化,其中明顯的變化是「主題式」的活動內容,主辦單位規劃不同的主題,期望帶動或引導讀者閱讀的方向。雖然這是一個閱讀的參考指引,但是我們也觀察到,近年來閱讀人口,或著說紙本書的閱讀人口明顯減少,連帶使許多傳統出版社面臨經營困境,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參展單位減少就是一個例證。

然而,另外一項指標又讓我們觀察到,閱讀人口的變化可能不單純是數量的改變,更有可能是閱讀習慣的改變,最明顯的變化是從紙本閱讀向數位閱讀移動。

根據文化部推動成立的文化內容策進院的調查,2020年台灣數位出版的總營業額為55.36億元台幣,雖然佔整體出版市場不到5%,但已較2019年成長超過三成。另外,根據國家圖書館的調查發現,2021年台灣電子書的發行種類達到5萬7710種,比前一年成長6成以上,並且占當年度所有新書的3成。

這幾項調查顯示,閱讀人口的整體數量可能不是實質減少,只是閱讀習慣正在進行板塊移動,雖然台灣數位閱讀市占率仍然偏低,但數位閱讀已經是國際趨勢,台灣勢必會朝這個方向移動。這將是傳統出版業者的挑戰,同時也是契機,如何因應新的閱讀習慣,提供更適合閱讀的載具與內容,將是出版業的重要課題。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3年02月01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