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梨泰院事故上百死傷的代價,基督徒可省思「十點公共安全必要性」 追蹤報導:公共安全意識探討》 (2022年11月02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今日報

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釀上百人慘重傷亡(156死、149傷),事故發生3天後,今(1日),韓國公共行政與安全部長李相民、警察廳長尹熙根等人一致公開道歉,除向罹難者家屬表達深切哀悼,並承諾將全力調查事故肇因,防止日後憾事再發生。


「每個生命都是如此寶貴,卻又是如此地脆弱,前一秒還在歡樂派對,下一秒就可能面對天人永隔,這就是大型活動『不注意公共安全』所產生的悲劇。」

究竟,人們在參加大型活動時,應該考慮什麼危險因素?針對教會、基督教團體在舉辦較大型活動時,需注意哪些事項及思考面向?以提供參與者一個「安全的環境」。

本報採訪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教授、美國布魯金斯研究學院(智庫)訪問學者—黃俊能弟兄,給予大致十點提醒建議與參考。

大型活動頻率愈來愈多:台灣一年多達800場

猶記7年多前(2015年7月),台灣也曾發生「從樂園變煉獄」、驚動全台的悲劇——新北「八仙樂園塵爆案」。

當時釀15死、近500人輕重傷,大部份死傷者也如梨泰院事故中,都是相當年輕的生命;縱然逃過死亡威脅,也可能面對遭火吻的長年復健人生。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舉辦各種中、大型活動的頻率約達800場,每天平均約2至3場,大部份仍集中於週末假日。

舉凡跨年晚會、大型演唱會、大型球賽、萬人路跑、選舉造勢,到宗教性活動、蜂炮、遶境、廟會等等,少者幾百人、多者上萬人參加,於室內、室外舉辦皆有。而各項活動進行過程中,引起災害傷亡的消息時有所聞,因而不得不正視公共安全的議題。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2年11月0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