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照亮孩子回家的路③:具永續性,而且滿有盼望 教會課輔班的故事 (2022年06月24日)
採訪◎洪敬慧
基督教鄉村福音佈道團全職同工董瑞欣,過去一年不只在嘉義東石的東石基督教會參與兒童課輔班,近期也到東石教會在朴子開拓的福音據點,參與兒童課輔班事工。
◆從社會學看孩子差異
大學畢業於社會學系的董瑞欣,試著從社會學角度看見朴子與東石的差異。她表示,東石多平房、廟宇,蚵殼四處可見,但朴子有三間全聯、多間銀行,還有85度C,學生的生活環境很不一樣。此外,家長的背景也相差甚遠,她在東石認識的家長只有一位擺攤做生意,其餘都是蚵農、漁民,朴子的家長職業則比較多元。
不只家庭背景不同,學校風氣也大不同。董瑞欣說,朴子的學校有前後測,常舉辦查字典、字音字形、硬筆等競賽。作業量很大,老師要求也很高,造句會要求流暢、主詞明確等,「但東石的孩子能造得出句子就很好了!」
課業要求高,造成朴子孩子明顯對成績感到焦慮。董瑞欣說,有學生說自己很難過,因為他國語只考90分,這個孩子的表姊也在課輔班,便回應道:「那是因為你沒有犧牲睡眠時間讀書,才會考不好呀!」董瑞欣說,即便跟孩子一再強調他已經很優秀了,但他仍然無法擺脫成績的壓力。
董瑞欣觀察到,受學習風氣影響,朴子的孩子很會和老師協商、討價還價,常直接表達自己的感覺,對這群菁英級的孩子,增強鼓勵沒什麼用。東石的孩子相對單純,「光是一頓麥當勞作獎勵,就可以讓他們乖乖就範。」
◆反思課輔班事工
董瑞欣表示,對教會來說,課輔班是為了接觸社區、傳福音。東石教會常年推動聖經品格教育,孩子若錯過當週課程,禮拜天下午還得到教會補課。董瑞欣及同工也同樣為朴子據點安排一週一次的聖經故事時間,發現朴子的孩子雖然不熟悉基督信仰,但很會問問題,反思能力很強。譬如聽完以斯帖的故事,他們會問:「為什麼當時以色列人要派人嫁去別的國家當皇后?」
董瑞欣說,東石因受環境與經濟限制,教育資源較少,所以當教會提供免費課輔班、兒童主日學,家長容易對教會產生好感。朴子的家長就不同,儘管是低收入戶,仍會想辦法讓小孩補習英文,更不用說收入穩定的家庭,「朴子很難複製東石的經驗,於假日舉辦福音聚會,因孩子都去上才藝班了。」因此,朴子現階段還是以輔導學業為主,同工還在想方設法跳脫僅僅是師生的互動框架。
朴子課輔班還遇到三個特殊生帶來的挑戰,他們分別是發展遲緩、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董瑞欣不諱言,沒有足夠特教方面的專業,所以無法判斷孩子是先天限制而達不到要求,或只是想偷懶。剛從大學畢業近兩年的董瑞欣,希望自己能更有效引導學生,不會在管教中無意間傷害孩子。尤其教導特殊生時,有時他們因理解有困難會感到挫折、緊張,因此出現不禮貌的舉動,「我也會想憑血氣兇他,但事後回想都很愧疚。」尚未累積足夠經驗的董瑞欣忍不住笑著說:「當基督徒老師好難啊!」
參與課輔班事工至今,董瑞欣自己有許多改變。她坦言,大三以前曾輕視、不認同第一線的助人工作,認為不面對結構性問題而花力氣在個案,不過是打消耗戰。然而這幾年她慢慢調整眼光,發現結構性問題終究還是因為人出了問題,最終都要面對罪帶來的後果。在前線傳福音,讓福音改變人心,才是真正的解方。雖然午夜夢迴時,她會想起過去欲利用所學施展抱負,但看到孩子偶爾說要饒恕人、要禱告,對她來說就是最好的回饋。
董瑞欣分享《機智的好撒瑪利亞人》書中提到的合乎聖經的助人概念,分別有救助、修復及發展三個步驟,而課輔班的事工就很符合。課輔班幫助學生、家長,滿足他們課業或安親的需要,也進一步帶領他們認識上帝,修復他們與上帝的關係,「過去的我只看到救助的層面,卻看不到每一天的陪伴其實具有修復的價值。」她現在認為能帶孩子及家長走進教會、開啟修復階段已經很不得了,至於能否帶他們走往發展階段,也就是當門徒,則不一定要由單一教會的課輔班達成,而是所有教會都可以接棒協力。當孩子長大到外地求學、就業,應有其他教會、團契承接造就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看,董瑞欣說:「教會經營課輔班,其實符合永續概念,而且很有盼望!」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