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團契與查經 在韓台灣姊妹分享信仰實況 (2022年06月14日)
【林婉婷採訪報導】屏東中會新園教會因應疫情開始線上查經班,其中禮拜六上午場次有半數參與者為嫁至韓國的台灣姊妹們,她們身處在韓國不同地區,也在不同教會聚會、不同領域服務,卻透過網路連結,持續信仰生活;其中,家鄉為屏東新園的簡碧蓮和新北林口的李惠萍姊妹受訪,分享她們認識福音的見證與在韓國教會的領受。
目前在小學擔任多文化及漢語教學老師的簡碧蓮,因著在同學身上感受到耶穌的愛,於1999年在台中市基督的教會受洗,並在2001年展開異國婚姻生活。她談到,一般韓國教會每天早上5點半就有禱告禮拜(主日除外),每禮拜三白天及禮拜五晚上也有禮拜,禮拜六、日有信仰造就班、新信徒造就班,平常白天也會舉辦親職信仰課程、長者週間查經班等,「教會可以天天去,簡直可以以教會為家。」韓國「小教會」可能也有200、300人聚會,但因為疫情而關閉者不在少數;疫情對教會界的衝擊是普世且全面性的。
除了在學校任教,她在韓國教會的第一項服事也是「主日學」;當時主日學團隊有師母、她和6位大學生,他們參加8點禮拜、10點全心服事兒童,除了預備和帶領課程,還有很多籌備和檢討會議,有時也帶著小朋友們到公園等場所傳福音。簡碧蓮相信「服事」是與上帝建立關係,因此哪怕韓文不是那麼熟練,也在教學的位置拜上自己。
簡碧蓮在上一間教會聚會13年,因為搬家、近期改到韓國生命泉教會聚會。另外與約30位居住在不同地區的台灣基督徒姊妹組成「因為愛群組」,每個禮拜2次聚會,在線上禮拜、唱詩、交流、禱告,「最棒的是每個禮拜六由新園教會的張牧師帶領讀經。」
簡碧蓮肯定新園教會牧師張智誠所帶領的查經生動有趣,透過彼此分享,讓舊約歷史也能分析得簡單易懂,並從現代觀點去思想新約裡使徒們的處境。「在韓國的主內姐妹們幾乎都是參加英文或韓文禮拜,用中文查經對我們這些住在異國的姐妹簡直就是一大福音;線上查經突破時空界線,讓我們更容易了解聖經。真的很感謝上帝及牧師帶領!」
出生於新園的簡碧蓮,小時候就常騎著腳踏車經過新園教會,每當聽到鋼琴聲,便會好奇「教會」究竟在做什麼,可惜當時沒有大人帶著她認識福音;信主後的她與家族長輩們溝通,也感謝最後長輩們願意讓她帶著侄子、姪女們到教會,「算是彌補小時候的遺憾吧!」簡碧蓮笑著表示,或許孩子們成長為青少年,不會像小時候那樣積極上教會,但還是會持續「撒種」。
目前是全職家庭主婦的李惠萍,2005年嫁到韓國並因著夫家而信主,所屬教會是安山第一教會,「韓國特色是到處都有教會,到處都可以看到十字架,聽說基督徒比例約佔總人口的30%以上,可以看得出來韓國人對追求上帝的渴望。」
李惠萍坦言,自己出生在傳統信仰家庭,最初由於不諳韓文,加上對聖經一知半解,主日禮拜都是鴨子聽雷;直到有韓文基礎後,某次聽到韓文詩歌感動流淚,這份觸動讓她即使理解有限也堅持聚會,而信仰更深化則是於疫情後。
「疫情把在韓國的基督姊妹們串連起來,每個禮拜線上團契;聽完旌旗教會的禮拜講道後,團契會分工,有人負責主持、有人負責詩歌、有人負責代禱,姊妹們分享對信息的領受及來自上帝的恩典,這樣的團契讓我一次又一次在主裡得力、得勝。」後來,李惠萍受簡碧蓮邀請而新園教會的線上查經班,「好開心有台灣牧師的親自教導和主內手足的分享,加上是熟悉的台語和華語,讀經有更深的領受。」
李惠萍指出,新園教會查經班讓她從「單向學習」進階到「雙向學習」,「以前自己讀經時常看不懂、想不通、疑惑時囫圇吞棗。現在牧師帶領、解惑,更暸解聖經的結構,也明白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
現在李惠萍家築起家庭祭壇,雖然語言不同,丈夫與孩子們讀韓文聖經,她讀中文聖經,「但家人的心凝聚在一起的感覺很好。」李惠萍家視聖經是唯一的傳家寶,「今生的財寶帶不走,唯有聖經是上帝給的產業,後代們走在其中一輩子不偏離。」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