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世界母語日 舊城基督長老教會附幼教阿美語 園長:保護族語從小做起 (2022年02月17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謝宜汝/高雄採訪報導】二月21日是聯合國「世界母語日」,盼能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語言逐漸消失。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就有16族42種方言別,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有5種原住民語言被評為極度危險,9種語言被列為脆弱等級,更有16族語言已部分瀕臨滅絕。為了挽救瀕臨滅絕的語言,原民會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向下紮根至學前教育。然而很多家長看重幼兒階段的美語教學,認為學美語比學族語更有用,但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首間都市型私幼教原住民族語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舊城教會附設之「高雄市私立左營幼兒園」,勇敢加入「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成為全台首間都市型的私立幼兒園推廣原住民族語。實施一年後成效良好,家長參與後好評不斷,並於一月7日舉行成果發表會。

左營幼兒園園長侯淑雯受訪時表示,左營幼兒園裡有不少學生家長擔任海軍,其中也有多位原住民孩子,目前原住民孩子又以阿美族為最多,學校裡有6位阿美族孩子,因此加入「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後目前以學習「阿美族語」為主。

園長侯淑雯笑著說,其實會加入「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純粹是以一顆協助保留文化遺產的心,因為深深知道語言、文化是台灣人非常珍貴的資產,若能協助保留,相信對孩子的未來,對台灣都是有幫助的。

母語日、親子共學 引發學習熱忱

目前阿美族語課程針對中班學生開班,沒想到不管是不是原住民族的小孩都很喜歡族語教學,學得很快,家長也很有興趣。老師也會透過遊戲方式、音樂帶動唱的方式,引發孩子們對族語的熱忱。

侯淑雯表示,幼兒園定每週五為「母語日」,小朋友們需要以台語或阿美語來溝通。並且透過舉辦「親子共學」的方式,運用下課時間晚上六點到八點,讓父母親陪著孩子一起參與,並安排族語老師講故事、傳統歌謠、設計手工文化藝品、文化傳承等,讓父母親與孩子們都一起學習,在溫馨和樂的學習氛圍中,同時對原民文化、語言產生更多情感連結,未來也會將信仰元素放進課程中。

「很多上學期沒報名到的父母,已經在問下學期是否會開課,家長都好熱情,親子共學的效果很好、反應熱烈!」侯淑雯表示,整班參與度很高,家長也很支持,還會特別撥空來學校擔任志工,看見族語教學被家長所肯定。而左營幼兒園也有美語教學,孩子在多種語言、文化的環境下長大,視野更加開闊。

將母語、族語落實在生活中

侯淑雯表示,一月7日成果發表會時,每個孩子都在父母的協助下,完成自己想要的阿美族服裝樣式,包括頭飾、情人袋等,進行服裝走秀,孩子們勇敢站在台前,用阿美族族語自我介紹、介紹家裡成員、讀哪裡,全程用族語表達,看見孩子的自信心與對台灣原住民族群文化的認同。

左營幼兒園也非常重視信仰教學,每週固定2節課,由牧師娘教唱詩歌、聖經經句,也會教孩子禱告。戶外教學、活動時也都會邀請牧師為孩子禱告祝福,值得一提的是聖誕節不但會配合教會聖誕活動報佳音,更會以台語、原住民語、國語,唱報佳音歌曲,讓孩子真正將母語、族語落實在生活中。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2年02月1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