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藝術》身處黑暗末世 你會怎樣等待主來?──十個童女的比喻 (2021年09月09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撰文──于禮本(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十個童女」是馬太福音自廿四章開始、一系列有關末世比喻中的一則(馬太福音廿五章1-13節),描述童女們在等待新郎期間的行為模式,以及後續的不同結果。

這個等待頗為漫長,童女們皆疲困而睡;然而當關鍵時刻來臨之際,五位童女因為事前備足燈油,就能迎接新郎並隨之進入婚宴。另外五位童女卻因鬆懈以待,而在補充燈油歸來後被拒門外。

作為新婦的信徒應隨時警醒
早期教父們用此比喻,警惕作為「新娘」的信徒們應隨時警醒,準備迎接耶穌新郎在末日的第二次來臨,以進入羔羊的婚宴(啟示錄十九章6-9節);這兩組童女也常被視為擬人化的新約教會(Ecclesia)與舊約猶太傳統(Synagogue),又或信仰美德與罪性的對比。

早期的這些詮釋傳統,基本上得以在中世紀延續,但隨著聖徒崇拜風潮的興起,這則比喻也被連結至馬利亞相關的神學詮釋、慶典等,而大為流行。

這則「期待耶穌再臨」的比喻極早便出現在基督教藝術中,如西元四、五世紀的教堂壁畫與織品,多以描繪事件高潮為主:童女們在新郎到來時,被接納或被拒絕進入婚宴的不同發展。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9月0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