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變好!」國衛院調查 家人和信仰支持 助成癮者脫「癮」而出 (2021年09月01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戒癮從「心」開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和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心口司)八月30日聯合召開「專業整合成癮治療與復元模式」成果發表記者會,結果發現,在完成16週療程後再持續追蹤三個月,有近四成的安非他命成功戒癮;進一步分析,包括家人及社會的支持、同儕自助(過來人經驗分享)以及動機促進,都是成癮者脫「癮」而出的關鍵。而動機促進之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想要變好」的自我覺察,而宗教信仰的驅動力則是一大關鍵。


年輕人用藥前兩名是遇挫折及家庭失溫暖

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表示,在台灣的藥物成癮者之中,安非他命是最常被濫用的非法物質,年紀最輕的施用者甚至只有12歲。根據法務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有超過4萬人,因為施用安非他命為主的第二級毒品,觸法遭偵辦。其中,12-17歲首次吸毒的地點就在學校。

吸毒原因前三名分別為「遭遇挫折」、「家庭沒有溫暖」以及「舒壓與好奇」。年輕人一旦染毒,就會遭到癮的轄制與捆綁,從自己的心理、家庭和親子關係先開始摧毀,進而衝擊到校園的學習以及社會的治安。九月1日就是高中以下學校的開學日,校園反毒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9月01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