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受疫情、戰亂影響 武昌教會舉辦「與宣教夥伴對話、線上密室逃脫」看見世界的需要! (2021年08月18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謝宜汝/高雄採訪報導】當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之際,當死亡的陰影籠罩我們、當國際政治劇變、戰爭、地震與天災頻仍時,在台灣的我們該如何關心這些在海外朋友們?


高雄武昌教會為八月27日至29日武昌宣教年會「宣教心視野」作準備,於八月17日,連續舉辦兩場活動──「與各國宣教夥伴對話」,以及與台灣愛穆小組帶領舉行的「線上密室逃脫」,期盼能藉由兩場屬性不同的活動,帶領人們更了解世界的需要。

「與各國宣教夥伴對話」,是透過與武昌教會歷年來的宣教夥伴對話,與來自日本、印度、印尼、泰國、緬甸、菲律賓的宣教師、宣教夥伴,慰問他們當地近況的同時,也為他們代禱。

武昌教會郭俊豪主任牧師表示,這次宣教的夥伴,印尼跟菲律賓是透過本地跨文化宣教網路建立的關係,日本,泰國,印度等國家是與我們合作的海外宣教夥伴教會與機構。我們還有其他合作夥伴不在此次的座談裡在台灣一起做移工服事。因為疫情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國家去,需要持續的互動關懷,彼此代禱。

郭俊豪牧師表示,疫情下每個國家的教會都受到衝擊,有些地區染疫病例每天是數以萬計的成長,疫情下透過Zoom與各國會談,了解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挑

耶穌是世界的答案 化危機為轉機

雖然疫情、各地戰亂、基督徒被逼迫等情況越來越嚴重,然而郭俊豪牧師表示:「只有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答案,透過禱告和緊緊跟隨主,能化危機為轉機。看見這些宣教夥伴們的事工並沒有因為疫情而關閉了教會,反而繼續擴展事工,在疫情下用更多元的方式將福音的種子撒出去。」

例如在泰國宣教的段發源表示,雖然疫情造成他所在的區域每天都至少二百人以上確診,使得教會的實體聚會停止,再加上當地的觀光旅遊業受挫,許多人失業、流浪在街頭。

但是段發源也看見,雖然教會沒辦法聚會,卻多了更多走出去接觸人們的機會。他所在的教會便出去發放便當和物資,當人們走進教會拿物資時,他就為這些人們的需求禱告,看見上帝的美意在其中。

「與各國宣教夥伴對話」也邀請到世界華福中心新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他表示,如今世界各地都在疫情、災難之中,台灣受神保守,我們在相對安穩的環境中,一定有神的旨意在其中,更應該看見普世宣教的需要。

他分享了兩個台灣人可以在疫情期間向世界表達關心的方向。

一、關心世界從禱告開始

藉著禱告,把神的能力帶向世界,用禱告守護世界各地受疫情重創的人們。

二、教會可以鼓勵弟兄姐妹帶著專業接觸宣教

目前疫情看似將各國封鎖進不去,但是商業仍然進的去這些未得之地。教會做為基督的身體,可以鼓勵每一位弟兄姐妹,帶著專業技能回應神的宣教使命。

三、用更有創意的方式關心世界

如今因為網路發達,世界各地的網友們互動更加頻繁,年輕朋友們可以發揮創意,思考藉著網路我們可以如何來與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朋友,將福音透過互動的過程傳出去。

董家驊牧師舉例,他的太太向他分享參加「17Arabic難民筆友計畫」,透過與難民寫信、對話等方式,一方面可以交筆友,一方面可以學語言,還可以奉獻幫助當地重建和發展。這些都是非常有創意的例子,期待能看到更多元的傳福音方式,從台灣發出!

線上密室逃脫 創意關心外籍移工議題

晚上場則是由台灣愛穆小組帶領武昌教會會友舉行「線上密室逃脫」,用更多元、數位平台整合的方式,來傳遞宣教負擔。

台灣愛穆小組負責人哈利勒博士指出,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8億的穆斯林,台灣本地光是印尼移工就有將近30萬人,是教會不可忽視的福音群體。可惜多年來台灣社會對穆斯林的陌生以及漢人為中心的教會文化,導致教會界很難做出回應。穆光中心希望藉由宣教週的活動設計,能讓未來的傳道人們能把穆斯林的需要放在心中。

此次愛穆小組將「瓦干達阿拉伯記憶拼圖」轉換為線上密室逃脫,藉由幫忙一位隻身前往異國做女傭的台灣媽媽「淑芬」解謎。透過Zoom、Line的綜合運用,帶領大家一起腦力激盪、合作解謎。

透過遊戲模擬台灣媽媽會碰到的不公平對待和委曲,玩家會發現有許多可疑的線索,也會看到這位台灣媽媽在當地所遭遇到的環境歧視等,因著同為台灣人的同理心而為她感到難過。

哈利勒博士指出,最後會以這個遊戲問玩家,我們都會為這位台灣媽媽感到憂傷,但是台灣有三十萬的印尼移工因疫情影響都還沒有回家,當中有些也正在承受不正常的待遇,很需要人們以同理心和愛心,來關懷他們。

為什麼我們要關心穆斯林?

「關心難民,是人類的共通期待,我們想要傳福音給穆斯林,首先要先打破我們對伊斯蘭世界的刻板印象。只要越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世界觀,就有更多的同理心和互相尊重理解的心。」

哈利勒博士表示,追求女權、平等、被尊重、平安、自由等,都是人類的共同點,當基督徒的生命見證活得精彩而喜樂,會讓穆斯林羨慕。當我們創造一個善待穆斯林的環境時,他們也會進而思考信仰價值觀的不同,當他們開始追求自由的時候,就更有機會在基督徒、在耶穌基督裡找到答案。

所以當基督徒對穆斯林友善對待時,是帶給他們另一種視野和機會,告訴他們自由的生命為何,生命不是只有某一種形態,而是如何活出價值、喜樂和平安。

哈利勒博士表示,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愛穆小組要努力的在教會推廣關心穆斯林活動;因為他們希望教會的基督徒可以更了解身邊的穆斯林朋友,進而友善地與他們相處,把他們帶進教會。

雖然有一些潛意識,如歧視、男女不平等、工作階級等深植內心,有時候人們一舉一動也很難察覺。但是透過大量的生命接觸,人們將會反思自己的內心。這不只是宣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環,幫助我們透過更多元的方式,看見耶穌基督的愛與救贖。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8月18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