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古倫神父線上講座》接納、交託、靈性韌性 抗疫時的屬靈三妙方 (2021年06月15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社區蔓延、三級警戒持續延長,不只讓人內心感到巨大壓力,也因著在家工作、在家上學,家人關係越來越緊繃。因此,南與北文化出版社於6月12日下午主辦「來自德國的心靈疫苗」線上講座,邀請德國古倫神父與陳建仁前副總統對談,吸引逾2,000人同步觀看。

違睽2年未來台的古倫神父提到過去一年中,德國疫情快速四散,已造成730萬人確診、9萬人死亡。首當衝擊的便是人民的生活習慣,從最初對「戴口罩」不以為然,到現在每個人都習慣了進店家、進教會都必須配戴口罩。

接納情緒與現況 學習交託、重拾平靜安穩

 古倫神父說,疫情不只改變了生活習慣,更多衝擊個人內心。起初人們願意彼此團結抗疫,但時間一久,隨著內心不安的累積、對於各種限制的不滿產生各樣攻擊性或負面的情緒。
 不論是消極的接受現況或以實際行動來發洩或抗議,古倫神父提醒,每種情緒的發生都值得被接納與理解,唯有先接納自己的現況、不淪於論斷,開始和自己心裡的狀態對話,才能更進一步的去體察外在情勢,因而開始較有建設性的思考「因著疫情被困在家時,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學習接納現況的另一個意義,是代表我們謙卑地知道「單憑人類的力量是無法掌控世界的,我們不可能掌握並保證事物運行一切按照自己想要的。」
 當我們被迫越來越長時間困在家,古倫神父建議,為了要好好面對朝夕相處的親人,大家可以約好每天有個時間是獨處的「安靜時刻」,在這段安靜時刻中所有人都不彼此打擾,也將3C產品關閉、不受世界的打擾。有了獨處安靜的時間,也就能有親密交通的時間,享受這意外團聚的時刻。
 從信仰出發,基督徒另外能做的還有將每天睡前的時刻分別為聖,在與神交通的過程中,把一天經歷的不完美、心中感知都逐一交託。當我們願意放手把各種難處交給神,不只能重新找回內心平安,也能因著與造物主的連結,讓生命從根基再次站立。
 相較於家人間長時間相處後產生的摩擦,古倫神父也觀察到,疫情中的另一個現象是獨居者覺得自己更加的孤獨。
 為此,古倫神父勉勵獨居者學習接納當下的狀況,他也以德文「Alleinsein」進一步說明,德國文化中有個概念是「在實體空間沒有其他人打擾的狀態下,人們還是能靠著心思聚在一起。」意即獨居者看來是自己一人在家中,但只要我們知道防疫只是一時所需,每個人都還是世界中的一份子,也都是神的創造,就不再會感到孤獨或憂愁。
 假若「孤獨」的感覺一直在心中揮之不去,古倫神父也鼓勵弟兄姊妹,可以善用當代各種通訊軟體,適當地與他人表達陪伴的需要。謙卑地承認自己不足之處,同樣也會為防疫時期的禁足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

看見人與人的關係,發展「靈性韌性」

 最後,古倫神父表示,疫情帶來的另一大啟發,是幫助人們看見「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我們可能去影響他人,也可能受他人所影響。」隨著疫情在世界各地猛烈的發展,每個人都可能受到感染,又或者在無意間成為傳播者,既然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帶著信仰的力量,我們更該在此時將喜樂、平安、盼望等正面情緒帶給周遭的親朋好友。
 疫情中另一個艱難的挑戰則是死亡帶來的威脅。古倫神父對此以培養「韌性(resilience)」的觀點出發,指出韌性的提升可以幫助人們因應各種災害或苦難,而在信仰中神所賜下的應許與盼望,正是讓人提升生命韌性的一大助益。
 透過信仰,我們知道人無法掌控世界,病毒也無法掌控世界,惟有神才是掌管世界、握有權柄的那一位。帶著信仰,在疫情中弟兄姊妹都該更多禱告、更多參與聚會來與神與人連結,也因著持續與神交通,讓我們保持謙卑,團結等候神拯救的到來。

零接觸也零距離的新生活型態

 回應古倫神父的分享,陳建仁前副總統一則提到他與夫人因著信而能在疫情中仍享平安與盼望,還另外引述教宗方濟各曾與信徒們分享的短信:「河不喝自己的水,樹不吃自己的果實,太陽的光芒並不會照耀到自己,而花朵所散發的香氣也不是為了自己。為他人而活,是大自然的法則。」
 若是能讓他人因自己感到快樂,代表著生命的意義。台灣人民走過團結抗疫且成效顯著的2020年,面對2021年疫情發展到社區感染的階段,陳建仁呼籲,大家仍要記得做好個人衛生與居家防疫工作,也不忘關懷他人需要、按照政府的政策依序施打疫苗。除了社會參與,信徒們雖然現在無法前往教會聚會,但我們依舊可以在網路中與人交通、做禮拜聆聽神的話,以一種「零接觸也零距離」的方式彼此扶持。
 陳建仁也相信,只要持續禱告、將心中的掛慮交託,眾人同心禱告是大有能力的,不只可以帶出改變,也讓人保持盼望、靜觀一切的擾動,不失平安。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6月15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