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 家長們的陪同學習觀察 (2021年05月26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林婉婷採訪報導】疫情影響下,教育部於5月18日宣布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改為遠距教學;「停課不停學」實施至今,家長們是如何陪伴孩子學習?又如何平衡工作、照顧和個人生活?本篇採訪東部中會豐田教會師母盛懿與壽山中會喜樂島教會教育牧師歐靜汝,談談她們的觀察、建議與勉勵。


東部中會豐田教會師母盛懿的孩子分別就讀國小一年級和幼兒園小班,課業陪伴主要針對大女兒;透過Line群組,老師向家長們分享預錄教學影片及出版社教材資源,家長們再帶著孩子完成作業。盛懿另會播放「下課鐘響」讓孩子適度休息,也會安排自由遊戲時間,甚至可以到教會廣場騎腳踏車。盛懿點出,孩子知道「停課不停學」的意義,雖然沒有到學校、坐在教室,但還是按照進度上課。

談到這樣的轉變對家長們帶來什麼影響?盛懿坦言,過去為照顧教會陪讀班的20多位兒童,對自家孩子的關注難免分散,而現在反而較能觀察女兒的學習狀況並做出教學調整。

對於因防疫而在家工作又肩負照顧責任的家長們,盛懿建議可以從事興趣來轉移負面情緒,例如她會在工作告一段落後,透過喜愛的烘焙作為喘息;而自家的2個孩子剛好互相陪伴,一定程度內放手讓她們自己玩耍,最後合作恢復環境整潔,孩子們玩得開心,也完成一次機會教育。

壽山中會喜樂島教會教育牧師歐靜汝的孩子分別是國中三年級和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方式是老師透過Google Meet等軟體雲端授課;非學習時間則讓孩子們共同分擔簡易家務,另安排聖經功課和家庭電影時間等活動。

當「停課不停學」消息公告,歐靜汝坦言第一時間反應很緊張,教會家長們也很快地在社群媒體群組裡交流各種教學資源。不只家長,小孩和老師也很謹慎;歐靜汝仍記得大女兒練習使用軟體到晚上12點,小兒子則早上6點開始架設電腦;老師們不斷回覆家長和學生的提問直到深夜,甚至有甫動完手術的老師還是將電腦帶到醫院、預備授課。

歐靜汝認為線上課程要保持專注和學習成效真的不簡單,也聽到有家長分享孩子就算開視訊還是會分心;另外,人際互動減少,孩子們確實很想念朋友,例如歐靜汝小兒子常用Messenger和同學群組聊天,而大女兒則會和朋友講電話,「其實他們很期待回去上課,能夠重新和朋友見面。」

「信仰很重要,能夠讓心靜下來。」歐靜汝表示,家長們這段時間承擔照顧、工作和防疫壓力,確實辛苦,鼓勵家長們能夠聽詩歌、禱告,與孩子們從信仰角度討論疫情,也可以稍微放手,給大人、小孩彼此多一些時間和空間,成為生活的緩衝。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5月26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