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養態度正確 孩子擺脫媒體報導和網路言論不良影響 (2021年03月29日)
由白絲帶關懷協會及數位傳播文化行動主辦的「媒體報導與兒少權益」講座於3月26日早上10點在師範大學舉行,聆聽者年齡範圍極廣,包括老中青三代,顯示網路世界帶來的成癮問題深深影響著現代家庭及社會、國家。講座一開始,政大傳播學院黃葳威教授引用數個兒少新聞事件所造成的遺憾,譬如一群小六同學約在家中看電視,但後來轉到色情頻道,就到房間模仿,其他同學在旁觀看,「孩子一開始都很單純,不會想到事情會變得這麼嚴重!」因此呼籲家長必須注意網路安全及防護原則,「教導小一小二生正確使用瀏覽器、迴避不宜的網路內容;教導小三小四生去辨別網路訊息的可信度;小五小六生則是要留意他們在網路交友的自我保護。」
給青春期孩子發展人際關係的時間
師範大學特教中心胡心慈主任與黃葳威教授是高中同學,感情非常好,她們關係能延續這麼長的時間,除了彼此志趣相投外,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重點,「孩子為何麼會沉迷網路?回到家為什麼不說話?網路重度使用者和網路成癮者有甚麼不同?」她引用心理師的一篇研究報告說,會成為網路成癮者有四個主要原因:
一、親子衝突:家裡常常有衝突發生,因此孩子一看到家人的衝突,就只能躲到電腦後面,孩子不認為家是避難所。二、無聊:在家沒事做。三、人際孤單: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真實的人際關係,也沒有好朋友,所以只能躲到虛擬世界取暖。四、成就挫敗:工作不理想、學業不優秀,網路是他們的避難所。
胡主任以她的孩子為例,證明父母的態度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性,「我的孩子讀高中時是全班最後一名,但他的人際關係卻很好,我不曾擔心他的課業,他也不懼學。後來,他參加一個公益服務隊,回家後他說想當醫生,後來他自己很認真規劃自己的課業時間,現在他已經是醫生了。我要說的是,父母要留時間給孩子去交朋友,發展他們的人際關係,這樣他們才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挑戰,不僅認識自己更多的人格特質,也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胡主任建議父母要培養青春期孩子有「做家事」與「計畫出遊」的能力,是給青春期孩子的最佳訓練機會。「不要小看這兩件事,做一餐飯,要計畫食材數量、食材品質、考驗烹調能力等等,出遊也是要選地點、食宿等等,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她也強調,現代父母有兩種極端,一種是控制慾很強、另一種是民主型父母,但卻未盡管教之責,「18歲以下的孩子,父母要管教他們,尤其是價值觀。」不是甚麼都說好就是民主,這是胡心慈特別呼籲的重點。
網路成癮與網路脫癮
總結網路成癮的過程有一個循環的脈絡可循,首先是孩子遇到生活問題的情緒壓力,其次,網路很方便取得,再來,藉由網路暫時得到情緒的紓解,最後增強上網行為,生活問題依舊存在或惡化,這四個步驟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最後成為網路成癮者,「這跟酒癮、毒癮都一樣!」要怎麼脫癮呢?首先,持續降低上網行為(醒悟))、其次,把生活問題的壓力降低、接著逐漸降低網路吸引力,再來提升自我覺察能力,用運動、看展等替代性的活動取代上網。
「青少年媒體素養不足,他們有正在發展的重要任務,需要大人多一些陪伴,圍堵不是辦法!父母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及良好的執行能力,培養真實世界的成就感與樂趣,才是避免網路成癮之道!」
更多資訊或下載資料請洽官網http://www.cyberangel.org.tw。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