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精采的高年級人生─思想電影《我啊,走自己的路》 (2021年03月09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胡慧馨


在桃子奶奶心中,獨居老年的生活公式,似乎只是照時準備三餐、睡覺、看醫生、看電視、不停應付詐騙電話、回憶過去及與內在的自己對話……令人難接受的還包括:稀疏的頭髮、滿臉皺紋、遲緩的動作、紛紛冒出的疾病,被家人忽略的邊緣化……

由日本沖田修一導演,影后田中裕子飾演的《我啊,走自己的路》,正是描述75歲的老奶奶桃子,在丈夫死後與孩子漸行漸遠的單調生活下,覺得一無是處的寂寞心境。

獨居歐巴桑的內心劇場
電影中的她總是獨來獨往。自己在家喝酒、吃飯、跳舞、聽音樂,隻身到圖書館借書。對熱心的圖書館員推薦的所有活動,總是意興闌珊的拒絕。唯一讓她感到不虛此生的,就是想起年輕時也曾積極追求人生。

年自認是新時代人類的桃子,曾不顧家人反對從鄉下逃婚,來到東京大都會自立更生。只是後來為了愛情和協助先生,還是拼命生活帶孩子,不知不覺離開嚮往生活,扮演著為婚姻犧牲奉獻的角色。

由於長年擔任家庭主婦,缺少社交和朋友,當先生早她而去,成年離家的兒子拒絕她參與,結婚生子的女兒每天忙裡忙外,才被迫面對獨處的困境,接受老化的體能漸失。為了避免記憶喪失,為了化解孤寂,「想像」成為她自娛的消遣。在她腦海中,一直有好幾個「自我」彼此對話,彼此拔河,互相調侃。靠著想像,覺得有人陪她吃飯、聊天,有人為她演奏大提琴,有人唱歌給她聽。

「回憶」也是她活化思緒,消磨無聊將就的偏方。她常懷念年輕時與家人晚餐的美好時光,和祖母丟沙包、躲貓貓的童年,時時捏著奶奶佈滿皺紋的手背,和奶奶有一搭沒一搭地對話。那時,她不懂老人心中的孤寂,直到自己年紀老邁,認清高低起伏的人生回歸直線,才能體會當初奶奶形單影隻的落寞,了解祖母找不到人說話的無奈。這股對歲月飛逝的感嘆,讓桃子對年少最不屑的家鄉風景,和曾引以為恥的鄉音懷念不已。

高齡新人進軍文壇
電影《我啊,走自己的路》,係源自日本作家若竹千佐子的同名小說。曾在岩手大學教育學部求學的若竹千佐子,在校時熱中寫作,畢業後擔任代課教職時,因參加多次正式教師考試未果,失望之餘,遇見先生,婚後即全心投入家庭。30歲時,她和先生兒女舉家搬到東京,開始長達20多年的育兒生活,這段期間雖得過當地文學獎項,但從未認真把寫作當成志業。

直到11年前,先生突然過世,55歲的她深受打擊,心情時常低落,兒子忍不住建議她:「既然人在哪都會覺得寂寞,何不出去走走?」自此她一邊參加小說講座,一面寫作,孩提時代那個「想成為作家」的夢想逐漸甦醒。

2017年,她出版第一部小說《我啊,走自己的路》廣受好評,讀者紛紛表示書中內容就是她們的故事。從此63歲的若竹千佐子開始以作家身分出道,甚至意想不到的成為日本純文學界最高榮譽芥川賞,史上第二年長的得主。

其實,若竹千佐子在書中描寫的,正是鮮為人知的「歐巴桑的內心生活」。而主角桃子的背景,也和作者經歷有些相似之處。例如,桃子年輕時抗拒父母安排的婚事,隻身前往東京。後來遇到俊美的丈夫周造,即使婚後回歸年輕時不屑的傳統生活,但因生活有了努力目標,竟也甘之如飴。

每個人遲早面對之必然
丈夫過世後,失去生活重心的若竹千佐子,開始慢慢理解,無論夫妻兩人多麼親近,另一半終究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人。喪偶雖然悲傷,卻也是尋回自由的轉機。自此,她希望為自己而活。

片中,為了尋求突破,桃子奶奶決定租一輛車來開。結果業務員比親生兒子積極探訪,還幽默的提醒道:「遠方的孩子,不如近處的本田(汽車廠牌)」,讓幾乎沒跟兒子聯絡的桃子啼笑皆非。只是有車之後,住在附近的女兒,發現她還有老本,便拼命向她借錢,還興師問罪說她對兒子偏心……

這時桃子才發現,即便年輕時曾拒絕背負傳統包袱,最後還是以不同形式活在傳統束縛中。她想起自己曾像母親一樣,把渴望的夢想加諸在女兒身上,結果女兒的選擇卻和她背道而馳,並視她竭盡所能的好意為逼迫。後來兒子的路也不如預期,以至唯有視兒子不存在,才能過得比較自在。

就算家人曾經承諾要陪伴一輩子,但當認清所有的幸福都會過去,人間的聚散都有時間性,「孤獨」是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的必然,人才會與內心持續對話、發現潛藏的渴望,了解真正的自己。因而獨居或喪偶的年長者,若要自立自強,就要調整心態,相信先生或離去的家人,是想讓自己多在世上享受一段獨立生活,體會人生的豐富性。

為剩下的自由人生奮戰
「我有好好地過這一生嗎?」這是電影中提出的問題。只是要朝這個目標出發,就要主動開創新的生活方式,跳脫等吃、等睡、等人問候探望、等人照顧的被動生活,活出積極主動的生命。不妨參與想要投入的活動,學習新知識,量力協助需要的晚輩。就像桃子奶奶,樂意教孫女學東北腔,幫孫女修膳娃娃。她還有很多時間和精力為「剩下的自由人生」奮戰。

聖經提到:「上帝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聖經也提到許多年過八十、九十的人,同樣能以智慧和豐富經歷協助後進;若能透過「高年級女性」的日常和領悟,提早正視老年生活,預先未雨綢繆,提早認清現實,轉變觀念,不啻有助縮短日後適應的時間,也可幫助老年的生活加分。

如此,就算步入老年階段,也不容易產生被遺忘、忽視甚至令人嫌惡的感受,而是充滿自信,懂得安排生活、主導人生,有智慧與晚輩相處,有見識提供協助,並活出生命精彩的高年級人生。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3月0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