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繼宗8.1上任華神第8屆院長》成為上帝祝福列國的管道 華人不可在21世紀跨文化宣教缺席 (2020年06月19日)
「華人在21世紀的跨文化宣教絕對不可以缺席,不能只關心骨肉之親的宣教,應該明白神的心意是普世的宣教。」即將接任中華福音神學院(簡稱華神)第8任院長的戴繼宗牧師受訪時表示,多年來他在海外基督使團服事時,神就給了他這句話,成為他服事的異象。
戴繼宗(James Hudson Taylor IV)牧師是內地會(現稱海外基督使團)創辦人戴德生的第五代孫,過去30年在海外基督使團服事,父親戴紹曾牧師(1929-2009)於1970年擔任華神創院院長,50年後戴繼宗將於2020年8月1日起擔任華神第8屆院長,戴繼宗妻子柯悅敏是音樂老師,兩人育有一男二女。在戴紹曾牧師之後的華神院長包括林道亮、黃子嘉、陳濟民、賴建國、周功和、蔡麗貞等6任院長。
接任華神院長心情複雜
對於接任華神院長的心情,戴繼宗牧師說,他的心情是複雜多元的,回憶1970年華神創辦,他跟著父母從高雄舉家搬遷到台北,開始跟華神有了關係的連結,事隔50年後,跟華神又建立另一種關係,心情是「驚奇的」;另一方面他的心情也是「戰兢的」,過去30多年在宣教工場服事,突然轉換跑道進到學校裡面,角色的變換令他戰兢,但心裡很受激勵,多年來他在宣教工場總是向準宣教師勸勉,「神不是呼召有資格的人,而是裝備祂所呼召的人」,帶著這樣的篤信來到學校服事;第三、心情是「期待的」,神使用每一任華神院長的恩賜跟負擔,而他接任院長,常思想在華人的神學教育裡,他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至於接任華神院長的使命,戴牧師說,華神是跨教會、跨宗派的神學院,過去50年及未來的重要託付,都是建立在與教會連結的基礎上。華神董事會找他擔任院長,期許華神能在宣教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僅培育教會傳道人,更在宣教領域有更多的突破,在台灣訓練未來的宣教士,向普世華人宣教。21世紀宣教的主力,其實不是西方教會,而是拉丁世界、非洲及亞洲的教會,其中包括華人教會,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期許扎根在聖經裡面的華神,能為普世華人宣教效力,特別從思想、聖經、系統神學角度來看待宣教。
宣教及護教是神學院的兩個基礎
其次,華神以培育教會傳道人為主,但宣教理念在牧會過程也需與時俱進,特別是面對不同世界觀的衝擊,以及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世界觀的隔閡,牧會也需注意跨文化的原則,在真理不妥協的原則下,用對的方法,把基督信仰帶進他們世界裡面,成為福音扎根的管道。戴牧師強調,培育傳道人不能不關注宣教,教會也應成為關心宣教的教會,傳道人牧會更要成為傳福音的使者。「神學院的兩個基礎就是宣教及護教」,在聖經編排上,羅馬書是緊跟使徒行傳,使徒行傳是宣教,羅馬書則是神學最重要的一卷書,要把我們所相信、所盼望的,用溫柔、敬畏的心,說得清楚、講得明白(彼前三15)。
面對動盪不安的世局,神學院如何裝備神國的工人面對挑戰呢?戴牧師說,這個世代雖然多元且動盪,但危機就有契機。他想起舊約描寫以薩迦支派是「通達時務」的族群,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代上十二32)。從神學院的角度,我們需要通達時務,了解神在這個時代祂的手所作的工,「to be student of the world」,明白上帝在這個時代的心意,走在神的心意中。
要培育通達時務的工人,神學院要扎根在聖經裡面,回到聖經的基礎,高舉耶穌,高舉基督,否則一旦偏離了神,教會就很難在這個時代為主作光作鹽。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高舉耶穌跟祂被釘十字架,依靠聖靈,就必得著能力,把福音傳到地極,為主作見證(徒一8)。我們服事若只靠神學院文憑,沒有聖靈充滿、聖靈澆灌,我們所建立的只是人的國度,很有限,不是神的國度;神學院是要來服事教會,不能跟教會脫節,所以未來必須強化神學院跟教會的連結。
接任華神院長後,跨文化宣教課程比重是否會提高?戴牧師說,多年來,神已把宣教的負擔放在華神老師的心中,所以他接任院長不是要開始新的東西,而是跟學校的老師跟整個學校往神所帶領的方向努力,從訓練宣教師的基礎做起,讓華神成為華人教會普世宣教中心,思想檢討研究的地方,探討華人宣教運動歷史,以及落實宣教策略,讓華人宣教策略想得更深,想得更廣,走得更遠。不可否認拉丁世界、非洲、菲律賓、印度、新加坡、韓國、中國等地的宣教運動蓬勃發展,若神許可,華神應更多跟普世宣教運動,特別是非華人宣教運動連結,彼此有學習互動和連結的機會。
戴牧師說,1865年馬偕、馬雅各宣教師來到台灣,華人教會享受宣教師那股把福音傳給華人的心志,傳給中國人,傳給台灣人,蒙了無數的祝福,因此身為華人,有一個責任託付在我們身上,如上帝祝福亞伯蘭,但亞伯蘭也要成為萬國的祝福,同樣地,從普世華人的角度,台灣要成為上帝祝福列國的管道。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