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輕鬆談性說愛 讓家成為後盾 (2020年05月19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教會孩子愛的能力!」由台北復興堂主辦的「與孩子輕鬆談性說愛」講座,於5月17日午後在信義新會堂舉行,講員郭雅真老師(勵馨基金會宣導特約講師、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講師)專長為兒少親職性教育、情感教育及性別議題倡導等。現場她也帶領過去陪伴的大專學生在不同主題中,站上台勇敢分享自己如何學習愛與被愛、拒絕或被拒絕,以及面對第一次了解到性時等故事分享。


 郭雅真老師以活潑、幽默及互動的方式談人人都需要愛,但是如何「學習愛」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學生除了從家庭、環境認識何為愛,大多來自網路的資訊、或創作音樂中的性暗示、同儕彼此經驗的分享。

 「愛」到底是什麼?郭老師說,從小學到高中,每個階段的孩子對於愛的定義都不同,不論是男生或女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即使看似沒感覺的男生,內心也是很細膩的。然而「完整的愛」其實需具有三元素:承諾、親密及激情。但是,現在許多孩子看到父母、或他人的婚姻破碎,對情感承諾沒有安全感,更沒有把握或沒有信心面對自己未來的愛情與家庭。

 郭老師說明愛情演變的幾個時期:浪漫期;權力爭奪期(關鍵期),想要讓對方成為符合自己期待的公主或王子的樣貌。若沒有溝通好,走不下去,就可能進入冷漠、超越(各過各的生活)、甚至分離(離婚),或進入對彼此差異好奇的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她說,開始彼此接納並對對方充滿好奇,進入整合期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會比較安穩。

 「我到底跟他適不適合?」郭老師說,要先從價值觀來認識對方,例如,你與他使用「時間」和「金錢」的方式,這是考慮到未來如何管理共同的資源,所以價值觀很重要。她舉例,兩人如何使用下班或放學後的黃金8小時及週末時間管理;金錢使用是收入減支出等於儲蓄,還是收入減儲蓄等於支出;倘若兩人信仰不同,也會花時間磨合,假日要去教會還是去玩,以及每個月十一奉獻等問題,之後才回歸到思考兩人到底是否合適。另外,「被告白時,該如何拒絕或接受?」郭老師說,要讓對方也讓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而不是採取冷漠或告訴他人來介入處理,造成關係破裂。

愛是一種能力!

 郭老師表示,與孩子越早談愛聊性,會讓孩子未來真的在感情上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跟父母親商量,因為他們有安全感。例如,孩子性行為往往都來自本能,所以她都會很直接跟孩子談到「自慰」的問題,她指出,不是教孩子如何自慰,那就像我們揉眼睛,從來就沒教過就會。談到「自慰」、「性」議題時,是與孩子談隱私、衛生,若是兩人的性,會談到年齡(台灣法律規定16歲以前沒有性自主權)、意願及尊重。她以性教育意涵圖表示,「全人的性」包括人性(人性教育)、愛(愛的教育)、自尊(人格教育),並分為社會層面(婚姻)、心理層面(愛情)、生理層面(性慾)。及早教孩子保護自己、身體的界線,讓家成為可以談論性的地方,若父母希望孩子可以來談,或許可以在家中放幾本覺得符合你性態度的書,讓孩子知道可以找父母談。

 因為台灣的教育,大部分談到性教育、愛的教育都是恐怖教育,像是恐怖情人、性侵害、性騷擾。但事實上一個人經歷愛的過程,也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對於愛與被愛也是很重要。「愛是一種能力!」上帝對我們是無條件的愛,但不論是父母或自己都不夠完美,唯有開始愛自己,再學習去愛人,才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在感情中減少受傷的機會,家庭若給孩子足夠被愛的經驗,那麼他們也會在愛人的過程中,有足夠的信心進入婚姻與家庭,經營關係、堅守承諾。

 「現在的孩子網路資訊太多了,我希望家長可以成為孩子愛的後盾!」台北復興堂景聖禾師母會後受訪時說,父母要在孩子青春期時成為孩子的朋友,可以放心談到愛、談到性。她寧願是父母第一個告訴孩子這方面的知識,而不是由網路、同儕來告訴他們怎麼經歷。要讓孩子心裡知道在父母這裡有安全感,遇到人生的問題時,父母是他們可以請教的對象。聖禾師母呼籲為年輕人禱告前,先為父母禱告,讓父母的心可以轉向兒女,與孩子的心貼近,了解他們的想法,成為敬畏上帝、有智慧的父母親。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0年05月1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