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30週年 自由廣場展出社運史 (2020年04月10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邱國榮台北報導】野百合運動迄今已30年,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的重要標誌,此運動結束了萬年立委、萬年國代與萬年監委,使政治制度往主權在民原則開展。台灣學生聯合會、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等單位主辦「牆外的人:自由廣場民主紀念展」,在自由廣場前放上貨櫃、架起拒馬,排列成「卅」,展示野百合運動的社運歷史。


透過還原運動現場的照片,在布條上書寫橫跨30年的社會運動史,在木製拒馬上隨風飄揚,藉此彰顯在行動中不默而生的每一個人。進入展覽的中央貨櫃,必須低身穿越拒馬與破口,在與視線平行的窗孔中,可以看見當年野百合運動人們聚集的廣場。主辦單位準備了30年前的歷史照片,以半透明印刷,在照片中的建築物與現實重疊時,學運當時的畫面也將與現實疊合,帶領參觀的民眾重返歷史現場。

展覽現場從4月1日起,每晚由社運組織「行動山棧花」的成員輪流駐點導覽,與民眾聊聊這30年來台灣的民主與運動。行動山棧花成員、台灣大學醫學系5年級學生謝小姐在4月5日晚駐點時受訪表示,她個人是在參與了近年幾場社會運動後,才更深度去認識到了台灣民主化歷程,知道了野百合是非常具有標誌性的社會運動,也是當時解嚴後的政治能量迸發表現。

對於具有威權象徵的中正紀念堂建物的去留問題,謝小姐認為應該留下,因為要讓社會記得台灣有過威權崇拜的歷史,倘若拆除掉,歷史記憶就會被抹去。不過蔣介石銅像必須挪除,因為那是給人崇拜威權的工具,非拆不可。

策展的照片中,不乏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特寫,謝小姐表示,她個人非常敬佩長老教會過去為台灣民主與人權所作出奉獻,是前進的先知,可是近來部分長老教會人士反對婚姻平權,這給人倒退的感覺。

主辦單位於3月16日發出「青年對國會改革」的宣言,宣言指出,與30年前的學運精神相同——要求改革國會。目前的國會選制,對於兩大黨過度保障,形成票票不等值,使民意代表性有巨大差異,不利於多元民主體制的建立,應朝向「聯立制」修正。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0年04月1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