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的鄰舍」聚集》看見印尼移工的需要 實踐十架的愛 (2020年02月17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看見在台灣30多萬印尼移工的禾場需要,於2月13-14兩天有一場「愛你的鄰舍」的聯合聚集,召聚對印尼移工有負擔的台灣國語教會、印尼語教會和英語教會約55位同工,盼望藉此聚集形成眾教會與機構連結的網絡平台,可以更多知道彼此的事工和需要,建立新的夥伴關係,服事印尼的移工。


 這次「愛你的鄰舍」聯合聚集由台中國際團契Todd Blackhurst牧師、印尼教育與社會基金會(YES Indonesia)李詩曼傳道、第一中國浸信會(First Chinese Baptist Church)Joe Indrawan執事、東南亞多元文化研究所(SEAIS)Mark牧師首次攜手合作,目的在於彼此分享不同的宣教技巧與工具,減低重複工作,同享資源分配,進而更有效傳福音、門徒訓練、門徒倍增。

5年成立5間教會

 15日早上由台中國際團契的Todd Blackhurst牧師分享,他談及自己從2005年開始連續7年帶領美國德州教會的青少年來台短宣。2012年神透過一個來台灣的宣教士對他說話,神的呼召臨到他,2013年他與妻子賣掉美國一切所有,帶著3個孩子到台灣定居。Todd牧師說,台灣有著跟他過去迥異的文化和相異的思考模式與做事方法,神給了他愛人的心,重新教他何為愛你的鄰舍,幫助他去愛台灣人。

 2016年Todd牧師成立台中國際團契,關心牧養來自各國的基督徒及家庭、來台讀書工作的外籍學生及移工,未來5年內要成立5間教會,其中有一間教會希望專門服事印尼移工。Todd牧師說,耶穌也是移工,祂道成肉身移民到地上,凡事與我們認同,只是祂不犯罪,與我們一同坐席。當我們先思想耶穌,再來規劃自己的事工時,就會變得更輕省,我們要學像耶穌,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學習十架的愛,我們就能愛鄰舍如同自己。面對印尼移工,牧師提出四個建議:一、了解印尼移工的感受和需要,接納並尊重他們。二、讓人知道印尼移工是存在的,而不是被忽略的。三、與他們有對話的機會。四、將他們視為家人般對待。

印尼移工宣教仍處撒種、鬆土階段

 其次,第一中國浸信會(First Chinese Baptist Church) Joe Indrawan執事用稻米栽種的成長圖,從種子、鬆土、育苗、栽種、照料至收割談論跨文化宣教的6個階段。Joe現場做了初步調查,詢問大家目前所做的印尼事工是處於哪個階段,發現初步的撒種和鬆土階段是目前最多人在做的,其次是育苗階段。Joe表示每個階段都不容易,而當我們知道自己所處的階段和別人事工發展的走向,才能促進更美好的合作和配搭,因為我們不是單打獨鬥,是攜手合作,也透過這樣的了解,明白目前最缺乏哪一階段的資源和訓練,會朝向這方面來著手規劃,盼望透過更多的合一與連結,未來3年內在台灣的印尼移工們至少可以聽見一次福音信息。

即使不信耶穌仍要愛他們

 談到牧養與門訓的過程,台北靈糧堂印尼牧區禤美恩牧師說,現在牧區以愛鄰協會的名義成立外勞關懷中心,提供職能訓練,目前有開設中文班、英文班、電腦班、福音郊遊以及不定期的講座,這樣的外展事工想表明愛他們不是只要他們成為基督徒,就算他們在台灣未成為基督徒仍會去愛他們,這是長期委身的決定和友善的福音橋樑,至今有人被服事10幾年也沒有信主,有人一年內就信主。「我們就是持續不斷去做」禤美恩牧師說,印尼牧區已有30年的歷史,目前約有300人聚會,前10年是相當辛苦的,直到2016年開始才慢慢看見突破,她鼓勵大家不要放棄。

 李詩曼傳道受訪時表示,不只是走出國門才叫宣教,在台灣的30萬印尼移工是個廣大禾場,不跨境的宣教工作就在眼前。這次「愛你的鄰舍」的聚集就是招聚並連結對於印尼移工有負擔的教會或是弟兄姊妹,藉以推動在台灣印尼移工的福音工作。目前除了推展亞洲各地印尼移工的平台連結之外,他在印尼則是牧養從海外信主回歸的印尼人。

 「這次參與的人都表示學習到新的宣教技巧與工具,也與相同負擔的人有美好的連結,收穫滿滿。」李詩曼傳道說,未來每一年都會有這樣的聚集,盼望大家邊學邊做,更新改變方式,更有效地做跨文化宣教,也鼓勵這次參與的眾教會、機構和弟兄姊妹,在今年嘗試新的策略與方法後,明年可以來分享與見證。若有任何的教會、機構或弟兄姊妹對於印尼移工有興趣可以與台中國際團契聯絡(todd.blackhurst@gmail.com)。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0年02月1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