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終結吳鳳神話30年 原運路上共努力 (2019年01月02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陳逸凡 嘉義報導】

2018年12月31日下午,「終結吳鳳神話30週年紀念活動」於鄒族族群區會逐鹿教會舉行,許多當年為原住民權利打拚、同在街頭流血流汗的老戰友們再次齊聚,講述當年驚心動魄的關鍵時刻。台南行動教會及高雄市戴振耀農業關懷協會特別號召群眾包下3輛遊覽車前來,嘉義中會亦準備豐盛烤豬大餐及竹筒飯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1988年12月31日,玉山神學院學生與城鄉宣教運動(URM)第9期學員共同把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拉倒,雖有多人在行動中遭警察毆打至頭破血流並移送法辦,但隔年教育部宣布從課本中刪除吳鳳的故事,吳鳳鄉亦改名阿里山鄉。殖民者捏造、傳播並且對原住民傷害極深的「吳鳳神話」終於結束,該次行動亦成為台灣抗爭運動的經典之役。

在31日的紀念活動中,除了播放當時拉倒吳鳳銅像瞬間的珍貴紀錄片,亦請來多位當事人現身說法,其中有多人如今已是教會牧長,亦有人擔任政府官員,回想當年初衷,仍不禁激動哽咽。為了讓這次的紀念活動更具意義,特別追思在白色恐怖時期遭槍決的鄒族菁英高一生,並由其子高英傑獻唱鄒族傳統歌曲,突顯這不僅僅是鄒族蒙難,更是全台灣共同的受難史。

當年籌劃拉倒吳鳳銅像行動的黃昭凱長老表示,這場行動其實只能算是「割稻尾,砍下最後一刀」。早在行動的幾年前,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等團體就已提出訴求,如將吳鳳鄉改名阿里山鄉、教育部刪除吳鳳相關教材等,也曾於1987年9月9日發動前往吳鳳銅像前抗議,只是政府遲遲沒有動作,最終引爆拉倒銅像的行動。

30年前擔任原權會長、現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提到兒時讀到吳鳳的故事時,覺得自己做為一個原住民非常羞愧,「因為我們被教導原住民是非常野蠻的民族,甚至到了大學之前,都想盡辦法不要讓人知道自己是原住民,刻意戴上厚重眼鏡遮掩深邃的輪廓。」

直到大學後,因有部分學者質疑吳鳳故事的真實性,夷將・拔路兒開始意識到,吳鳳的故事可能是假神話。1983年,包括他在內等數名大學生接受林濁水等黨外人士資助,實地到阿里山進行田野調查,發現原住民觀點與課本教導的內容很不一樣。之後他們將當時訪問內容編寫成《高山青》雜誌,隨後也展開一系列抗爭活動。

由於當年社會運動者都遭到監視,為了避免走漏風聲,僅少數人參與拉倒吳鳳銅像行動,並以暗號聯絡,以玉山神學院學生與URM學員為主力,甚至在行動之前,多數參與者仍不知道具體計畫內容,只知在特定時間、地點會合。當日上午也因拉斷繩索宣告計畫失敗,直到下午趁警力鬆懈時再次突擊,才一舉將吳鳳銅像拉倒。

當年親自爬上銅像的排灣中會聯山教會長老丹耐夫・巴基克禮(華進光)、上午行動負責開車的排灣中會泰武教會牧師孫子貴、以女性優勢在第一線擋住警察的排灣中會萬安教會牧師稜樂曼・導穌努克,與排灣中會莎卡蘭教會牧師田天財、阿美中會高寮教會牧師馬撒歐・尼卡爾等多位行動見證人,皆到場分享參與拉倒銅像行動的初衷與始末。

逐鹿教會牧師石明雄在講道時,特別向30年前拉倒吳鳳銅像的弟兄姊妹致謝。然而他也表示,拉倒吳鳳銅像後,還有更多的苦難在原住民運動的道路上等待,就像走過紅海後,還需走過曠野,才能進到最終的迦南地。他用以斯帖的故事勉勵眾人,應該繼續勇敢在不同的時代做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攝影/陳逸凡)
完成拆除任務,眾人在基座前合影。(攝影/劉峰松)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9年01月0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